“蒼蒼山閣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蒼蒼山閣晚”全詩
偶上多時立,翻成盡日愁。
草平連邑動,河滿逐江流。
下視窮邊路,行人在隴頭。
分類:
作者簡介(李頻)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于永樂(今李家),唐代后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壽昌縣令 穆君 游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為贊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秋日登山閣》李頻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日登山閣》是唐代李頻的作品。詩中描繪了登山閣時秋日的景象,表現了詩人的愁思。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蒼蒼山閣晚,
茫茫秋塵渺。
偶爾登上山閣,卻轉瞬間便感到無邊的愁緒。
草地平坦,城邑動蕩,
河水湍急,一路流入江中。
俯瞰山腳下窮困的邊境,
路上行人在隴頭匆匆而過。
這首詩意味深長,通過描繪秋日登山的景象,詩人表達了內心的愁思。詩中所述的蒼茫山閣和秋塵渺渺給人一種遼闊、深遠的感覺,暗喻著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憂傷。詩人用“草地平坦”和“城邑動蕩”描寫了河滿逐江流的景象,顯露出世事變遷和人為紛爭的無常。最后詩人俯瞰山下的窮苦邊境并見到行人匆匆而過,折射出社會的殘酷和人們的辛苦。這些景象交織在一起,給人以深沉的思考和感嘆。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生活的艱辛和世事的無常,表現了登山時詩人內心的愁緒。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人事的觀察,詩人喚起讀者對人生和世間萬象的反思。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的深沉思考和對人們辛苦生活的關注。
“蒼蒼山閣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rì dēng shān gé
秋日登山閣
cāng cāng shān gé wǎn, yǎo yǎo xì chén qiū.
蒼蒼山閣晚,杳杳隙塵秋。
ǒu shàng duō shí lì, fān chéng jǐn rì chóu.
偶上多時立,翻成盡日愁。
cǎo píng lián yì dòng, hé mǎn zhú jiāng liú.
草平連邑動,河滿逐江流。
xià shì qióng biān lù, xíng rén zài lǒng tóu.
下視窮邊路,行人在隴頭。
“蒼蒼山閣晚”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