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船轉江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戈船轉江漢”全詩
戈船轉江漢,風月宿汀洲。
執憲傾民望,銜恩赴主憂。
誰知舊寮屬,攀餞淚仍流。
分類:
作者簡介(李頻)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于永樂(今李家),唐代后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壽昌縣令 穆君 游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為贊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送鄂渚韋尚書赴鎮》李頻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鄂渚韋尚書赴鎮
夏口本吳頭,重城據上游。
戈船轉江漢,風月宿汀洲。
執憲傾民望,銜恩赴主憂。
誰知舊寮屬,攀餞淚仍流。
中文譯文:
送鄂渚韋尚書赴鎮
夏口本是吳地之頭,屹立在江河的上游。
戈船轉過江漢之間,風月宿于汀洲。
韋尚書懷揣執掌朝政的職責,肩負著人民的期望,奮勉向帝王展望。
誰能明白舊寮的同事,送別時的淚水依然流。
詩意和賞析:
《送鄂渚韋尚書赴鎮》這首詩是唐代李頻所作,描述了送別鄂渚韋尚書赴任的場景。詩人將描寫的重點放在了夏口的地理位置以及韋尚書的使命感上。
第一句“夏口本吳頭,重城據上游。”指的是夏口地處江漢的上游,是吳地的起點,也是重要的軍事要塞。這里的“重城”指的是夏口的城池,隱含著屹立不倒、堅守重地的形象。
第二句“戈船轉江漢,風月宿汀洲。”描述了韋尚書乘坐戈船在江漢之間穿行,風月宿于汀洲。這里的“江漢”指的是長江和漢江,地理上的主要水道。詩人通過描繪江上的戈船和江邊的風月景色,展現了韋尚書赴任的艱辛和行程的遙遠。
接下來的兩句“執憲傾民望,銜恩赴主憂。”表達了韋尚書擔負著執掌朝政的重責大任,他身負人民的期望,帶著皇帝的恩典去面對和解決國家的憂慮和問題。
最后兩句“誰知舊寮屬,攀餞淚仍流。”則表達了送別時,韋尚書的同事們的感慨和離情,從而引發了淚水的流淌。這表達了作者對韋尚書的贊頌和懷念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描繪地理環境和人物情感,展現了韋尚書執政的身份和使命感,同時也表達了送別時的離別之痛和別后的思念之情。整體給人一種深沉而凝重的感覺。
“戈船轉江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è zhǔ wéi shàng shū fù zhèn
送鄂渚韋尚書赴鎮
xià kǒu běn wú tóu, zhòng chéng jù shàng yóu.
夏口本吳頭,重城據上游。
gē chuán zhuǎn jiāng hàn, fēng yuè sù tīng zhōu.
戈船轉江漢,風月宿汀洲。
zhí xiàn qīng mín wàng, xián ēn fù zhǔ yōu.
執憲傾民望,銜恩赴主憂。
shéi zhī jiù liáo shǔ, pān jiàn lèi réng liú.
誰知舊寮屬,攀餞淚仍流。
“戈船轉江漢”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