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不并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日月不并照”全詩
自媒徒欲速,孤立卻宜遲。
盡力唯求己,公心任遇誰。
人間不得意,半是鬢先衰。
作者簡介(李頻)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于永樂(今李家),唐代后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壽昌縣令 穆君 游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為贊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勉力》李頻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勉力》的中文譯文如下:
日月不并照,升沉俱有時。
自媒徒欲速,孤立卻宜遲。
盡力唯求己,公心任遇誰。
人間不得意,半是鬢先衰。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述日月的升沉以及人的努力與追求,表達了一種人生哲理和真理。詩人提醒人們,日月交替燦爛,人的命運也有升沉的時刻,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慢慢地把握時機。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奮斗,但同時要保持一顆公心,以對待他人的遭遇和命運。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未必能夠得到想要的東西,因為有時候命運的安排無法如愿,甚至艱辛的奮斗也只能換來半點滿意。
賞析:
李頻的這首詩以簡潔的文字,揭示了人生的真理和哲理。通過對日月升沉的描寫,表達了人生興衰轉變的必然性,每個人都會經歷自己的起伏和沉浮。詩人通過對自媒以及對人生的理解,表達了對人性和社會現實的思考。在追求自我的同時,詩人呼吁保持公心,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應該秉持真誠與善良的心態。這首詩以簡短的文字,道出了生活的哲理,反映了人們面對生活和命運時的迷茫與困惑,深入人心。
“日月不并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iǎn lì
勉力
rì yuè bù bìng zhào, shēng shěn jù yǒu shí.
日月不并照,升沈俱有時。
zì méi tú yù sù, gū lì què yí chí.
自媒徒欲速,孤立卻宜遲。
jìn lì wéi qiú jǐ, gōng xīn rèn yù shuí.
盡力唯求己,公心任遇誰。
rén jiān bù dé yì, bàn shì bìn xiān shuāi.
人間不得意,半是鬢先衰。
“日月不并照”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