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復詩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才子復詩流”全詩
墳籍因窮覽,江湖卻縱游。
眠波聽戍鼓,飯浦約魚舟。
處處迎高密,先應掃郡樓。
作者簡介(李頻)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于永樂(今李家),唐代后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壽昌縣令 穆君 游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為贊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江上送從兄群玉校書東游》李頻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江上送從兄群玉校書東游》
逍遙蓬閣吏,才子復詩流。
墳籍因窮覽,江湖卻縱游。
眠波聽戍鼓,飯浦約魚舟。
處處迎高密,先應掃郡樓。
中文譯文:
逍遙自在地在蓬閣中工作的官吏,同時也是一個才子,擅長作詩。
因為貧困,只能翻閱墳籍;但他也同時在江湖中自由自在地游蕩。
睡在船上,聽著戍鼓的聲音;在江浦邊吃飯,見到漁船。
到處都有人迎接,尤其是高密城,他先要掃一掃郡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一個官吏的身份和一個才子的身份來寫詩人自己的境遇和心情。詩人因為貧困,只能翻閱墳籍;但是他也能夠在江湖中自由自在地游蕩。這是一種對貧困現實的抗爭,同時詩人內心卻有一種逍遙自在的感覺。詩人眺望江面上的船只,聽著遠處的戍鼓聲,感受到了一種自由和寧靜。最后,詩人提到處處迎接他的人們,尤其是高密城,他先要掃一掃郡樓,顯示出一種自信和引人注目的心態。
這首詩通過對詩人的境遇和心境的描繪,展示了他在官場和文學道路上的困境與自由,同時透露出了他對現實的不滿和對未來的希望。整首詩寫景簡練,語言流暢,以簡潔的言語傳達出詩人的內心世界,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才子復詩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shàng sòng cóng xiōng qún yù jiào shū dōng yóu
江上送從兄群玉校書東游
xiāo yáo péng gé lì, cái zǐ fù shī liú.
逍遙蓬閣吏,才子復詩流。
fén jí yīn qióng lǎn, jiāng hú què zòng yóu.
墳籍因窮覽,江湖卻縱游。
mián bō tīng shù gǔ, fàn pǔ yuē yú zhōu.
眠波聽戍鼓,飯浦約魚舟。
chǔ chù yíng gāo mì, xiān yīng sǎo jùn lóu.
處處迎高密,先應掃郡樓。
“才子復詩流”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