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云觸去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孤云觸去檣”全詩
當軒河草晚,入坐水風涼。
獨鳥驚來客,孤云觸去檣。
秋聲和遠雨,暮色帶微陽。
浪靜澄窗影,沙明發簟光。
逍遙每盡日,誰識愛滄浪。
作者簡介(李頻)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于永樂(今李家),唐代后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壽昌縣令 穆君 游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為贊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陜州題河上亭》李頻 翻譯、賞析和詩意
《陜州題河上亭》是唐代詩人李頻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亭子依河而建,清風拂面的景象。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亭子坐落在險峻的河岸上,洪水在岸邊急流而過,亭子卻開放著清涼的心情。坐在亭子里,迎著河畔的晚風,感受著河草的婉約。偶然一只孤鳥驚起,驚破了寧靜的空氣,只見孤云不偏不倚地碰了船上的檣桿。秋天的聲音和遠處傳來的雨聲相和諧,傍晚的天色中夾雜著微弱的陽光。波浪靜靜地在澄澈的窗子上投下影子,沙地明亮地發出光芒。我逍遙自在地度過每一個日子,但是誰能理解我對這滄浪江的愛意呢?”
詩意:詩人以陜州的河上亭為背景,通過描繪河水的洪濤和亭子的清涼景致,寄托了詩人對閑適自在生活的追求和對滄浪江的熱愛。詩句中的云、鳥、河水等元素,使詩詞更具意境和生動,展示了大自然的壯美和詩人內心的寧靜。
賞析:《陜州題河上亭》的詩意明快,用簡潔的語言傳達了作者的情感。詩中通過對河流、亭子和自然景物的描繪,呈現出一幅清新浪漫的畫面。通過亭子與河流的對應,揭示了詩人內心對自由、閑適生活的追求。整首詩語言簡潔明了,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對美的熱愛,展示出唐代詩人獨特的審美情趣和有力的筆墨功夫。
“孤云觸去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ǎn zhōu tí hé shàng tíng
陜州題河上亭
àn yōng hóng liú jí, tíng kāi qīng xìng zhǎng.
岸擁洪流急,亭開清興長。
dāng xuān hé cǎo wǎn, rù zuò shuǐ fēng liáng.
當軒河草晚,入坐水風涼。
dú niǎo jīng lái kè, gū yún chù qù qiáng.
獨鳥驚來客,孤云觸去檣。
qiū shēng hé yuǎn yǔ, mù sè dài wēi yáng.
秋聲和遠雨,暮色帶微陽。
làng jìng chéng chuāng yǐng, shā míng fā diàn guāng.
浪靜澄窗影,沙明發簟光。
xiāo yáo měi jǐn rì, shuí shí ài cāng láng.
逍遙每盡日,誰識愛滄浪。
“孤云觸去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