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路多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浮世路多新”全詩
向此有營地,忽逢無事人。
昔時顏未改,浮世路多新。
且脫衣沽酒,終南山欲春。
分類:
作者簡介(于武陵)
于武陵,會昌時人。其詩題材上以寫景送別的為主,同時寄寓濃濃的鄉思友情;詩風如羌管蘆笛,悠揚沉郁。佳作很多,有《贈賣松人》、《早春山行》、《送酂縣董明府之任》、《洛陽道》、《客中》、《寄北客》、等。其中《贈賣松人》一詩寫一賣松人想“劚(音zhu逐,砍、掘之意)將寒澗樹,賣與翠樓人”,但結果事與愿違,“長安重桃李”(長安人只喜歡桃李,對傲雪凌霜的松樹一點興趣也沒有),由此詩人感嘆他是“徒染六街塵”,空忙了一場。此詩借事諷世,確能起到遣人深思的效果,因此流傳頗廣。詩一卷(全唐詩中卷第五百九十五)。
《長安逢隱者》于武陵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長安逢隱者》是唐代詩人于武陵創作的作品。下面給出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征車千里而至,行駛過六街塵。
來到這個地方,突然遇見了一個閑散無事的人。
他的面容仍然如舊,而世人卻變得繁忙忙碌。
就讓我們脫去衣物,一起喝酒吧,因為終南山即將到來的春天。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長安城中的一次偶遇。征車千里而至的詩人來到繁華喧囂的長安城,行駛過六街塵的漫漫塵土之路。當他來到這個城市的營地時,他突然遇見了一個閑散無事的人。這個人的面容仍然如故,沒有被塵世的繁忙所改變。詩人感嘆著自己的變化與世界的變化,他們都陷入了浮世輪回中。于是,詩人和這個隱士一起脫去衣物,一同享受喝酒的宴會,期待著終南山即將到來的春天的到來。
賞析:
這首詩以唐代的長安城為背景,通過描繪詩人與隱士之間的偶遇,反映了人世間的喧囂與迷失。詩人在繁華的長安城中行駛千里,卻感受到周圍的塵世喧囂,而在這個喧囂中,他偶遇了一個無事的隱士。這個隱士的面容依舊,沒有被塵世所改變,顯得與眾不同。詩人通過對比自己與隱士的境遇,暗示了自己與世人相比的變化和塵世中的迷失。最后,詩人與隱士一同脫去衣物,相約飲酒,表達了對自由與寧靜的向往。此外,詩人在結尾處提到終南山即將到來的春天,呼應了詩歌開篇時的塵世喧囂,喻示希望與新生。
整首詩通過描繪長安城中的偶遇情景,以及對塵世與隱士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塵世喧囂的疑惑和對自由寧靜的向往,同時也透露出對新生和希望的期盼。這首詩深入淺出地揭示了唐代社會的繁華與迷失,并通過隱士的形象,傳達了作者對自我解脫和追尋真實的渴望。
“浮世路多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ng ān féng yǐn zhě
長安逢隱者
zhēng chē qiān lǐ zhì, niǎn biàn liù jiē chén.
征車千里至,碾遍六街塵。
xiàng cǐ yǒu yíng dì, hū féng wú shì rén.
向此有營地,忽逢無事人。
xī shí yán wèi gǎi, fú shì lù duō xīn.
昔時顏未改,浮世路多新。
qiě tuō yī gū jiǔ, zhōng nán shān yù chūn.
且脫衣沽酒,終南山欲春。
“浮世路多新”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