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卻芳菲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過卻芳菲節”全詩
東風氣力盡,不減陰山雪。
蕭條柳一株,南枝葉微發。
為帶故鄉情,依依藉攀折。
晚風吹磧沙,夜淚啼鄉月。
凌煙閣上人,未必皆忠烈。
分類:
《戍卒傷春》于濆 翻譯、賞析和詩意
戍卒傷春
連年戍邊塞,過卻芳菲節。
東風氣力盡,不減陰山雪。
蕭條柳一株,南枝葉微發。
為帶故鄉情,依依藉攀折。
晚風吹磧沙,夜淚啼鄉月。
凌煙閣上人,未必皆忠烈。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士兵們在連續多年的邊境駐守中感受到的春天的傷感。即便是在芳菲的節日過去了,大地回春的東風也已經力盡,但西北陰山上依然積雪不化。孤零零的一棵柳樹只有幾片微弱的新葉。士兵們將自己的鄉愁牽在心上,托付給柳樹,并用手摘下幾片來帶回家。晚上,晚風吹起沙子,士兵又看著鄉間的明月淚流滿面。詩的最后一句話提出了問題,高樓上的人,也未必都是忠烈的。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邊塞士兵的生活,表達了士兵們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戰爭中殘酷和不公的懷疑。通過描繪大自然和士兵的內心感受,詩人將個人的悲傷與戰爭的殘酷相結合,給讀者帶來了深深的觸動。
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東風已盡與陰山尚有積雪之對比,以及柳樹蕭條只有微弱新葉與士兵們心系故鄉之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戍卒生活的無奈和對家鄉思念的濃烈。最后一句提出了疑問,暗示了戍卒忠貞的不容忽視。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戍卒的困境和他們對家鄉的深情。詩人通過抒發個人情感,同時也讓讀者思考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復雜。這種將個人情感與社會問題結合的手法,展示了唐代詩人的深邃思考和獨特視角。
“過卻芳菲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ù zú shāng chūn
戍卒傷春
lián nián shù biān sài, guò què fāng fēi jié.
連年戍邊塞,過卻芳菲節。
dōng fēng qì lì jìn, bù jiǎn yīn shān xuě.
東風氣力盡,不減陰山雪。
xiāo tiáo liǔ yī zhū, nán zhī yè wēi fā.
蕭條柳一株,南枝葉微發。
wèi dài gù xiāng qíng, yī yī jí pān zhé.
為帶故鄉情,依依藉攀折。
wǎn fēng chuī qì shā, yè lèi tí xiāng yuè.
晚風吹磧沙,夜淚啼鄉月。
líng yān gé shàng rén, wèi bì jiē zhōng liè.
凌煙閣上人,未必皆忠烈。
“過卻芳菲節”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