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攜籠更采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肯攜籠更采桑”全詩
本來若愛黃金好,不肯攜籠更采桑。
分類:
作者簡介(汪遵)
(全唐詩云:一作王遵)(約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詳,宣州涇縣人(唐詩紀事作宣城人。此從唐才子傳)。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初為小吏。家貧,借人書,晝夜苦讀。工為絕詩。與許棠同鄉。棠在京師,偶送客至灞、浐間,忽遇遵于途,行李索然。詢其因何事來京,遵答以來就貢。棠怒斥之曰:“小吏不忖,而欲與棠同研席乎”?甚侮慢之。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進士第。后五年,棠始亦及第。遵詩有集《唐才子傳》傳世。他的詩絕大部分是懷古詩,有的是對歷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頌;有的是借歷史人物的遭遇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情緒;有的是歌頌歷史上的興亡故事來警告當時的統治者;有的直接反映當時的現實生活,這些詩都有一定的思想意義。寄托了對現實生活的深沉感慨。
《采桑婦》汪遵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采桑婦》是唐代汪遵創作的一首詩詞,表達了女主人公為了回報心愛的人,雖然身處貧困困境,卻仍然勤勞努力的精神。
詩詞的中文譯文:
為報躊躇陌上郎,
蠶饑日晚妾心忙。
本來若愛黃金好,
不肯攜籠更采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采桑婦的形象,她為了報答自己愛著的人,不畏艱辛,每天傍晚時分,當蠶兒饑餓之際,她心急如焚,忙碌采摘桑葉喂養蠶兒。她本來也喜歡金錢財富,但因為深愛著人,她不愿意帶著錢財去采摘桑葉。
這首詩通過描寫女主人公的生活情境,展現了她的勤勞和為愛付出的精神。她不惜辛苦,但卻并不看重物質財富,而是將她的專注力放在如何回報自己所愛的人上。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女主人公堅韌不拔的努力和奉獻精神的贊美。這種隱含的愛情和奉獻的情感在唐詩中非常常見,體現了當時社會風氣中對女性堅強和奉獻精神的贊賞。同時也可以看出,詩人對于真摯的愛情和物質財富之間的選擇的思考和表達。
“不肯攜籠更采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ǎi sāng fù
采桑婦
wèi bào chóu chú mò shàng láng, cán jī rì wǎn qiè xīn máng.
為報躊躇陌上郎,蠶饑日晚妾心忙。
běn lái ruò ài huáng jīn hǎo, bù kěn xié lóng gèng cǎi sāng.
本來若愛黃金好,不肯攜籠更采桑。
“不肯攜籠更采桑”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