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江浩蕩景蕭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空江浩蕩景蕭然”全詩
青草浪高三月渡,綠楊花撲一溪煙。
情多莫舉傷春目,愁極兼無買酒錢。
猶有漁人數家住,不成村落夕陽邊。
洞庭阻風翻譯及注釋
翻譯
江面上浩蕩蕩景色蕭蕭然,終日里只看見菰蒲釣魚船。
青草湖里浪高三月從此過,楊花飛絮撲面江上風煙滿。
多情懷緒莫要觀看傷春景,無法消愁只因沒有買酒錢。
極遠處還布那幾戶漁家在,不成村落散住在那夕陽邊。
注釋
⑴空江:洞庭湖水面橫無際涯,盡日因風被阻,所以顯得江面空曠。浩蕩:指風吹浪涌,白波浩蕩記。景蕭然:這是同無風時比較,無風時江面百舸爭流,異常熱鬧,而今船只避風,江面顯得蕭然。
⑵菰(gū):即艾白;蒲(pú):水草,孤與蒲,皆生長在淺水處。泊釣船:釣船停在港灣中。
⑶青草:湖名,今在湖南省岳陽縣西南,接湘陰縣界,因湖南省有青草山,而且湖中多青草,故名。青草湖向來就和洞庭湖并稱。一湖之內,有沙洲間隔,一名青草,一名洞庭。
⑷情多:指多愁善感的人。莫舉傷春目:不要放眼看那使人傷心的春天的景象。
⑸兼:又加上。
⑹漁人:打漁的人。夕陽邊:在夕陽灑落的岸邊。
洞庭阻風賞析
這是詩人途經洞庭遇風路阻時所寫的一首詩,詩歌描寫了洞庭的風光,并于詩歌中寄寓了自己的傷春情懷。
“空江浩蕩景蕭然,盡日菰蒲泊釣船”,詩人因風大阻于洞庭湖邊,舉目遠眺,但見與洞庭湖相連的江面上空蕩蕩的,天氣陰沉,景物蕭索,使人頓生抑郁之情,風大浪高,無法渡過洞庭,只得枯坐在釣船之內,盡日相伴的只有岸邊的菰蒲。“盡日”二字,表明了詩人因風路阻而無法行路的無可奈何心情。首聯通過空江的蕭然景致與整日地面對菰蒲,一種寂寞抑郁的情感油然而生,為下面的進一步描寫作了鋪墊。
“青草浪高三月渡,綠楊花撲一溪煙”,是寫詩人坐在釣船內所目睹的艙外情景。詩人舉目向青草湖方向望去,暮春三月的風特別大,湖面被吹得波涌浪翻,岸上的楊花也被吹得四處飛揚,迷蒙一片,把流入洞庭的河汊上空都給遮掩住了。這兩句是描寫洞庭湖邊周圍的蕭然景致,是承接首聯中所描繪的氛圍而來的。一個“撲”字寫出了柳絮逐風而舞的狀態,極具動感。《唐詩別裁》注云:“夜泊洞庭湖港漢,故有‘綠楊花撲一溪煙’之句。否則風景全不合矣,玩末句自明。”一邊是白浪層層,一邊是白絮紛紛,水上陸上盡是白色,這種冷色調更添了幾許凄涼。首句直接寫風,連日的風使水面空空蕩蕩,足見風之大,而這兩句則從側面來寫風之大,正是因為有風,才有“浪高”,才有“花撲”,前后兩聯從不同角度入手,將洞庭暮春風起時的景象描繪得淋漓盡致。
“情多莫舉傷春目,愁極兼無買酒錢”,在首頷兩聯的寫景后,頸聯的這兩句承上開始抒情。路阻于洞庭之濱,又遇上了不作美的天公,詩人感嘆道,如果是個有著坎坷經歷又極易感傷的人,遇到這種情形,切不可舉目遠眺,顯然這是詩人自身的經驗之談,因為詩人已經遠眺了并已生了傷春之心,而且更令其尷尬的是,愁悶已極的詩人此刻身上卻沒有多余的錢可以沽酒來解愁。沈德潛在《說詩語》中對律詩的五六兩句是這樣要求的:“五六必聳然挺拔,別開一境,上既和平,至此必須振起也。”這兩句由景轉情,確有別開一境、聳然挺拔的感覺。
“猶有漁人數家住,不成村落夕陽邊”,詩歌的最后一聯以景作結。詩人從自己的感傷情緒中擺脫出來,舉目遠眺,只見此刻已經夕陽西下,雖說景色蕭然,但仍有幾家漁人的房子,零零落落地散布在遠處,只是看上去不成村落而已。這里的零星房屋,遠方的西下夕陽,同樣也給人以蕭然的感覺,當然,也是因風受阻于郊外的孤身旅人抑郁心理的折射。
該詩以景傳情,以情染景,情景交融。這首詩中景物本身就含有不盡的情意,而詩人的悲愁又給景物罩上了一層慘淡的色彩。因此,饒有余味,綿綿不盡。在結構章法上,所見與所感交互遞現,詩脈清晰,不失為一首有特色的律詩。
“空江浩蕩景蕭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òng tíng zǔ fēng
洞庭阻風
kōng jiāng hào dàng jǐng xiāo rán, jǐn rì gū pú pō diào chuán.
空江浩蕩景蕭然,盡日菰蒲泊釣船。
qīng cǎo làng gāo sān yuè dù, lǜ yáng huā pū yī xī yān.
青草浪高三月渡,綠楊花撲一溪煙。
qíng duō mò jǔ shāng chūn mù, chóu jí jiān wú mǎi jiǔ qián.
情多莫舉傷春目,愁極兼無買酒錢。
yóu yǒu yú rén shù jiā zhù, bù chéng cūn luò xī yáng biān.
猶有漁人數家住,不成村落夕陽邊。
“空江浩蕩景蕭然”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