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輔豈不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三輔豈不耕”全詩
難將一人農,可備十人征。
如何江淮粟,挽漕輸咸京。
黃河水如電,一半沈與傾。
均輸利其事,職司安敢評。
三川豈不農,三輔豈不耕。
奚不車其粟,用以供天兵。
美哉農父言,何計達王程。
分類:
作者簡介(皮日休)

皮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間,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學家、散文家,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今湖北天門人(《北夢瑣言》),漢族。咸通八年(867)進士及第,在唐時歷任蘇州軍事判官(《吳越備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參加黃巢起義,或言“陷巢賊中”(《唐才子傳》),任翰林學士,起義失敗后不知所蹤。詩文兼有奇樸二態,且多為同情民間疾苦之作。《新唐書·藝文志》錄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門家鈔》多部。
《正樂府十篇·農父謠》皮日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正樂府十篇·農父謠》是唐代皮日休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詞描繪了農夫辛勞的生活和他們對國家的貢獻。
《農父謠》的中文譯文大致如下:
農夫冤辛勞,向我訴說他們的艱辛。難以養活一個農夫,卻可以支撐起十個士兵。江淮地區產出豐富的糧食,被運送到京城供應。黃河水勢如同電閃,其中一半會沉沒或傾覆。公平地分配該運輸任務,職責所在安全敢于評價。三川地區難道不是靠農耕為生嗎?三輔地區難道不是依靠農業耕種養活自己嗎?為何不用車子運輸糧食,用以供應天兵?農夫的言語真美,卻不知如何讓國王知曉。
這首詩詞以農夫為主題,展現了他們辛勤勞動的情景。農夫的勞作是艱辛的,然而卻很容易被忽視。農夫的耕種和糧食運輸對國家的繁榮和軍隊的供應至關重要。詩人通過描繪農夫的辛勞和對國家的貢獻,表達了對農民的贊美和對他們辛勤勞動的思考。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筆觸寫實,通過農夫的話語向讀者傳遞了農民的艱辛和憂慮。通過對農民工作和地方貢獻的描述,詩人提醒讀者珍惜農民的貢獻和對他們給予足夠的關注和尊重。
總的來說,《農父謠》這首詩詞以飽滿的情感和扎實的描寫,將農夫的辛勞生活和社會的關注度展示得淋漓盡致,傳達了對農民的贊美和對他們辛勤勞動的思考。
“三輔豈不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ng yuè fǔ shí piān nóng fù yáo
正樂府十篇·農父謠
nóng fù yuān xīn kǔ, xiàng wǒ shù qí qíng.
農父冤辛苦,向我述其情。
nán jiāng yī rén nóng, kě bèi shí rén zhēng.
難將一人農,可備十人征。
rú hé jiāng huái sù, wǎn cáo shū xián jīng.
如何江淮粟,挽漕輸咸京。
huáng hé shuǐ rú diàn, yī bàn shěn yǔ qīng.
黃河水如電,一半沈與傾。
jūn shū lì qí shì, zhí sī ān gǎn píng.
均輸利其事,職司安敢評。
sān chuān qǐ bù nóng, sān fǔ qǐ bù gēng.
三川豈不農,三輔豈不耕。
xī bù chē qí sù, yòng yǐ gōng tiān bīng.
奚不車其粟,用以供天兵。
měi zāi nóng fù yán, hé jì dá wáng chéng.
美哉農父言,何計達王程。
“三輔豈不耕”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