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石數百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翠石數百步”全詩
空疑水妃意,浮出青玉洲。
中若瑩龍劍,外唯疊蛇矛。
狂波忽然死,浩氣清且浮。
似將翠黛色,抹破太湖秋。
安得三五夕,攜酒棹扁舟。
召取月夫人,嘯歌于上頭。
又恐霄景闊,虛皇拜仙侯。
欲建九錫碑,當立十二樓。
瓊文忽然下,石板誰能留。
此事少知者,唯應波上鷗。
作者簡介(皮日休)

皮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間,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學家、散文家,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今湖北天門人(《北夢瑣言》),漢族。咸通八年(867)進士及第,在唐時歷任蘇州軍事判官(《吳越備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參加黃巢起義,或言“陷巢賊中”(《唐才子傳》),任翰林學士,起義失敗后不知所蹤。詩文兼有奇樸二態,且多為同情民間疾苦之作。《新唐書·藝文志》錄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門家鈔》多部。
《太湖詩·石板(在石公山前)》皮日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太湖詩·石板(在石公山前)》是唐代文學家皮日休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人以太湖為背景,描繪了一塊石板的形象和詩人對太湖的思緒。
詩中的石板被形容為翠綠色,有如飄浮在水面上一樣。這塊石板雖然不會隨水流動,卻給人一種水妃招手的意味,仿佛從水底的青玉洲浮出。石板的外表宛如疊起的蛇矛,內部則如瑩玉般,形似盤踞的龍劍。狂暴的波浪突然平息,澄澈的氣息浮現出來。石板的顏色宛如翠黛,似乎揉碎了太湖秋天的景色。詩人希望能在夜晚攜酒乘船,邀請月夫人一起歡歌高歌。但他又擔心天空的景色太寬廣,虛空拜見仙侯。他想建立九錫碑來紀念此事,立起十二樓。但瓊文忽然消失了,石板也無法留下。只有那些飛鷗會知道這一切。
這首詩以太湖和石板為承載,描繪了自然景色的美麗和詩人的思緒情感。詩人賦予了石板神秘的意象,通過石板的描述展現了太湖的壯美和詩人對大自然的欽佩與敬畏。整首詩運用了豐富的修辭手法和比喻,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的情感和對美的追求。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時間與實體的流轉的無常和不可留戀之感。
“翠石數百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ài hú shī shí bǎn zài shí gōng shān qián
太湖詩·石板(在石公山前)
cuì shí shù bǎi bù, rú bǎn piào bù liú.
翠石數百步,如板漂不流。
kōng yí shuǐ fēi yì, fú chū qīng yù zhōu.
空疑水妃意,浮出青玉洲。
zhōng ruò yíng lóng jiàn, wài wéi dié shé máo.
中若瑩龍劍,外唯疊蛇矛。
kuáng bō hū rán sǐ, hào qì qīng qiě fú.
狂波忽然死,浩氣清且浮。
shì jiāng cuì dài sè, mǒ pò tài hú qiū.
似將翠黛色,抹破太湖秋。
ān dé sān wǔ xī, xié jiǔ zhào piān zhōu.
安得三五夕,攜酒棹扁舟。
zhào qǔ yuè fū rén, xiào gē yú shàng tou.
召取月夫人,嘯歌于上頭。
yòu kǒng xiāo jǐng kuò, xū huáng bài xiān hóu.
又恐霄景闊,虛皇拜仙侯。
yù jiàn jiǔ xī bēi, dāng lì shí èr lóu.
欲建九錫碑,當立十二樓。
qióng wén hū rán xià, shí bǎn shuí néng liú.
瓊文忽然下,石板誰能留。
cǐ shì shǎo zhī zhě, wéi yīng bō shàng ōu.
此事少知者,唯應波上鷗。
“翠石數百步”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