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如不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平潭如不流”全詩
照見游泳魚,一一如清晝。
中目碎瓊碧,毀鱗殷組繡。
樂此何太荒,居然愧川后。
分類:
作者簡介(皮日休)

皮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間,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學家、散文家,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今湖北天門人(《北夢瑣言》),漢族。咸通八年(867)進士及第,在唐時歷任蘇州軍事判官(《吳越備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參加黃巢起義,或言“陷巢賊中”(《唐才子傳》),任翰林學士,起義失敗后不知所蹤。詩文兼有奇樸二態,且多為同情民間疾苦之作。《新唐書·藝文志》錄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門家鈔》多部。
《奉和魯望漁具十五詠·叉魚》皮日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和魯望漁具十五詠·叉魚》是唐代皮日休寫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春天溪口的景色,以及其中游動的魚群,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列著花瓣的火炬照亮了春天溪口,
水面平靜得像沒有流動一樣。
照見游泳的魚兒,一個一個像白天一樣明亮。
它們的眼睛閃爍著碎裂的翡翠和琥珀色,
擦傷的鱗片像紅色的絲繡一樣美麗。
我對此感到非常驚奇,
居然比川后還要自卑。
這首詩詞以詠叉魚為主題,通過描寫春天溪口的景色和游動的魚群,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詩人運用生動的描寫手法,通過照亮春溪口的火炬和游動的魚群的形象,展現出清新明亮的春天景色。魚兒的眼睛散發出瓊碧和翡翠的光芒,鱗片被比喻為紅色的絲繡,充滿了美麗和藝術感。詩人對于這美景眼前都感到驚奇和自卑,表達了他面對自然之美時的崇拜和敬畏之情。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春天溪口的美麗景象,展示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和敬仰之情。
“平潭如不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lǔ wàng yú jù shí wǔ yǒng chā yú
奉和魯望漁具十五詠·叉魚
liè jù chūn xī kǒu, píng tán rú bù liú.
列炬春溪口,平潭如不流。
zhào jiàn yóu yǒng yú, yī yī rú qīng zhòu.
照見游泳魚,一一如清晝。
zhōng mù suì qióng bì, huǐ lín yīn zǔ xiù.
中目碎瓊碧,毀鱗殷組繡。
lè cǐ hé tài huāng, jū rán kuì chuān hòu.
樂此何太荒,居然愧川后。
“平潭如不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