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綸巾下發如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綸巾下發如絲”全詩
中婦桑村挑葉去,小兒沙市買蓑歸。
雨來莼菜流船滑,春后鱸魚墜釣肥。
西塞山前終日客,隔波相羨盡依依。
分類:
作者簡介(皮日休)

皮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間,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學家、散文家,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今湖北天門人(《北夢瑣言》),漢族。咸通八年(867)進士及第,在唐時歷任蘇州軍事判官(《吳越備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參加黃巢起義,或言“陷巢賊中”(《唐才子傳》),任翰林學士,起義失敗后不知所蹤。詩文兼有奇樸二態,且多為同情民間疾苦之作。《新唐書·藝文志》錄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門家鈔》多部。
《西塞山泊漁家》皮日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塞山泊漁家》是唐代詩人皮日休創作的一首詩。該詩以描繪一個漁家的生活為主題,表現了作者對純樸田園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景色的贊美。
詩中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漁家的日常生活場景。白綸巾下發如絲,靜倚楓根坐釣磯,展現了作者坐在漁船上沉靜釣魚的景象。中婦桑村挑葉去,小兒沙市買蓑歸,描述了農村中婦女忙碌的生活和孩童購買日常用品的情景。
詩的后半部分著重描繪了雨后的山水和漁獲豐收的景象。雨來莼菜流船滑,春后鱸魚墜釣肥,形象地表現了雨后菜蔬豐茂,春天捕魚豐收的景象。
詩的最后兩句“西塞山前終日客,隔波相羨盡依依”,表達了作者在西塞山前長時間漂泊的感受,以及彼此隔岸相望的漁民們對彼此渡船生活的羨慕之情。
這首詩通過展現漁家生活的細節和描繪自然景色,表現了對簡樸田園生活的追求和對自然世界的贊美。同時,通過生動的描寫和形象的對比,表達了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相互羨慕的情感。
“白綸巾下發如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sài shān pō yú jiā
西塞山泊漁家
bái guān jīn xià fā rú sī, jìng yǐ fēng gēn zuò diào jī.
白綸巾下發如絲,靜倚楓根坐釣磯。
zhōng fù sāng cūn tiāo yè qù,
中婦桑村挑葉去,
xiǎo ér shā shì mǎi suō guī.
小兒沙市買蓑歸。
yǔ lái chún cài liú chuán huá, chūn hòu lú yú zhuì diào féi.
雨來莼菜流船滑,春后鱸魚墜釣肥。
xī sài shān qián zhōng rì kè, gé bō xiāng xiàn jǐn yī yī.
西塞山前終日客,隔波相羨盡依依。
“白綸巾下發如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