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潤恐飛清夏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拂潤恐飛清夏雨”全詩
拂潤恐飛清夏雨,叩虛疑貯碧湘風。
大勝書客裁成柬,頗賽谿翁截作筒。
從此角巾因爾戴,俗人相訪若為通。
分類:
作者簡介(皮日休)

皮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間,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學家、散文家,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今湖北天門人(《北夢瑣言》),漢族。咸通八年(867)進士及第,在唐時歷任蘇州軍事判官(《吳越備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參加黃巢起義,或言“陷巢賊中”(《唐才子傳》),任翰林學士,起義失敗后不知所蹤。詩文兼有奇樸二態,且多為同情民間疾苦之作。《新唐書·藝文志》錄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門家鈔》多部。
《魯望以竹夾膝見寄,因次韻酬謝》皮日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圓在玉柱滑在龍,
來自衡陽彩翠中。
拂潤恐飛清夏雨,
叩虛疑貯碧湘風。
大勝書客裁成柬,
頗賽谿翁截作筒。
從此角巾因爾戴,
俗人相訪若為通。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皮日休寫給魯望的一首詩,題目是《魯望以竹夾膝見寄,因次韻酬謝》。詩人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竹的形象,形容竹子圓滑如玉柱,滑動如龍游動。他說這把竹夾來自衡陽的彩翠之中,衡陽地方盛產竹子,以器用的手藝制作各種竹制品,而這把竹夾在制作過程中顯得尤為精致。
然后詩人用輕盈的筆調描述竹夾拂動時的聲音,擔心自己一觸摸到它,就像輕柔的夏雨一樣飛濺開來,也擔心其中可能貯藏著湘江的碧風。
接著,詩人把竹夾比作書柬,表示它的價值不言而喻。同時,詩人表示這把竹夾與傳說中的谿翁截作的竹筒一樣寶貴,谿翁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一位神仙,據說他削竹做成竹筒,可以存放靈丹妙藥。這樣的比喻既凸顯了竹夾的珍貴,又帶出了傳說中的神秘色彩。
最后,詩人說從此時起,佩戴著這把竹夾的角巾,仿佛像有了某些通神的本領一樣,俗人們紛紛前來拜訪。這是對竹夾的神奇力量的描寫,也是詩人虛構的一個情景。
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神話的脈絡,表達了詩人對竹夾的贊美和對神秘力量的向往,展現了唐代豪放灑脫的風格。
“拂潤恐飛清夏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ǔ wàng yǐ zhú jiā xī jiàn jì, yīn cì yùn chóu xiè
魯望以竹夾膝見寄,因次韻酬謝
yuán yú yù zhù huá yú lóng, lái zì héng yáng cǎi cuì zhōng.
圓于玉柱滑于龍,來自衡陽彩翠中。
fú rùn kǒng fēi qīng xià yǔ,
拂潤恐飛清夏雨,
kòu xū yí zhù bì xiāng fēng.
叩虛疑貯碧湘風。
dà shèng shū kè cái chéng jiǎn, pō sài xī wēng jié zuò tǒng.
大勝書客裁成柬,頗賽谿翁截作筒。
cóng cǐ jiǎo jīn yīn ěr dài, sú rén xiāng fǎng ruò wéi tōng.
從此角巾因爾戴,俗人相訪若為通。
“拂潤恐飛清夏雨”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