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頭孤冢為云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峰頭孤冢為云穴”全詩
山客為醫翻貰藥,野僧因吊卻焚香。
峰頭孤冢為云穴,松下靈筵是石床。
宗炳死來君又去,終身不復到柴桑。
作者簡介(皮日休)

皮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間,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學家、散文家,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今湖北天門人(《北夢瑣言》),漢族。咸通八年(867)進士及第,在唐時歷任蘇州軍事判官(《吳越備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參加黃巢起義,或言“陷巢賊中”(《唐才子傳》),任翰林學士,起義失敗后不知所蹤。詩文兼有奇樸二態,且多為同情民間疾苦之作。《新唐書·藝文志》錄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門家鈔》多部。
《傷史拱山人》皮日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傷史拱山人》是唐代皮日休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表達了作者對先生逝世的悲痛之情,以及自己未能再次到達柴桑的遺憾。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一緘幽信自襄陽,
上報先生去歲亡。
山客為醫翻貰藥,
野僧因吊卻焚香。
峰頭孤冢為云穴,
松下靈筵是石床。
宗炳死來君又去,
終身不復到柴桑。
詩詞中的“先生”指的是作者敬仰的人物,據推測可能是一位學者、文人或名門望族的家族長輩。詩人收到了一封來自襄陽的信,信中傳達了先生去世的消息,使得詩人感到極度的悲傷和惋惜。
詩詞通過描繪山客為醫翻遍醫書,野僧因吊悼念先生而焚香這兩個場景,說明了人們為了紀念和祭奠先生,不惜付出努力和心血。山客、野僧的哀痛之情表達了整個社會對先生的敬愛和追思之情。
詩中還描繪了一個孤寂的墓地景象,孤冢矗立在山峰之巔,如云穴般隱蔽;靈筵擺設在松樹下,整個墓地顯得寂靜而神秘。這種景象形象地表達了故人的安息之地,也反映了人們對先生的深深懷念。
詩的最后兩句透露了詩人在經歷了宗炳離去后的失望和遺憾。詩人表達了對于去世的先生的哀悼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于再也無法到達柴桑(可能是先生故里)的遺憾。
整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于逝去的先生的悲傷和哀思之情,以及對于無法去往故里的遺憾之情。詩人通過描繪場景和抒發情感,使詩詞充滿了深沉和哀愁的情緒,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峰頭孤冢為云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g shǐ gǒng shān rén
傷史拱山人
yī jiān yōu xìn zì xiāng yáng, shàng bào xiān shēng qù suì wáng.
一緘幽信自襄陽,上報先生去歲亡。
shān kè wèi yī fān shì yào,
山客為醫翻貰藥,
yě sēng yīn diào què fén xiāng.
野僧因吊卻焚香。
fēng tóu gū zhǒng wèi yún xué, sōng xià líng yán shì shí chuáng.
峰頭孤冢為云穴,松下靈筵是石床。
zōng bǐng sǐ lái jūn yòu qù, zhōng shēn bù fù dào chái sāng.
宗炳死來君又去,終身不復到柴桑。
“峰頭孤冢為云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