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枝竹覆翠嵐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桃枝竹覆翠嵐溪”全詩
分明似對天臺洞,應厭頑仙不肯迷。
絕壑只憐白羽傲,窮溪唯覺錦鱗癡。
更深尚有通樵處,或是秦人未可知。
高下不驚紅翡翠,淺深還礙白薔薇。
船頭系個松根上,欲待逢仙不擬歸。
分類:
作者簡介(皮日休)

皮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間,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學家、散文家,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今湖北天門人(《北夢瑣言》),漢族。咸通八年(867)進士及第,在唐時歷任蘇州軍事判官(《吳越備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參加黃巢起義,或言“陷巢賊中”(《唐才子傳》),任翰林學士,起義失敗后不知所蹤。詩文兼有奇樸二態,且多為同情民間疾苦之作。《新唐書·藝文志》錄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門家鈔》多部。
《虎丘寺西小溪閑泛三絕》皮日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虎丘寺西小溪閑泛三絕》是唐代皮日休所作,描繪了虎丘寺西小溪的景致。以下是對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虎丘寺西小溪閑泛三絕,
當岸上鼓子花照亮明白,
溪水被桃枝和竹葉覆蓋,
宛如對著天臺洞一樣清澈,
或許厭倦了欺瞞的仙界,
才不愿迷失在這娛樂中,
唯有在絕壑中,我才喜歡白鶴高昂,
在窮溪里,我才感覺錦鱗迷人。
更深處,有人居住、伐木處,
或許是秦人,我們未曾知曉。
高下之間,紅、翡翠都不驚擾,
淺深之間,還有白薔薇的阻擋。
在船頭,我系上了一根松根,
期待遇見仙人,不愿歸去。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虎丘寺西小溪的景致為主題,通過形象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贊賞和對仙境之外的向往。詩中運用了形象生動的詞句,描繪了清新宜人的小溪和其周圍的景物。在描述小溪的時候,作者使用了類比手法,將溪水比作明亮的寶石,溪邊的桃枝和竹葉如云彩般覆蓋其上,給人以清新、靜謐的感覺。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細膩的描寫手法,通過對自然景色的觀察和感受,達到了情感交融的效果。作者將虎丘寺西小溪的景致描繪得清新宜人,以各種形象生動的描寫方式,讓讀者仿佛置身于溪水之中。尤其是在描述小溪中的鶴和魚時,以及在船頭系上松根時,透露出作者想要超越現實,追求更高境界的心理。整首詩描繪了一幅清幽靜謐的山水畫卷,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之美和仙境之外的向往和追求。同時,也間接傳達了對虎丘寺西小溪等幽靜之地的喜愛和推崇。整首詩意蘊含深邃,引人入勝。
“桃枝竹覆翠嵐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ǔ qiū sì xī xiǎo xī xián fàn sān jué
虎丘寺西小溪閑泛三絕
gǔ zi huā míng bái shí àn, táo zhī zhú fù cuì lán xī.
鼓子花明白石岸,桃枝竹覆翠嵐溪。
fēn míng shì duì tiān tāi dòng, yīng yàn wán xiān bù kěn mí.
分明似對天臺洞,應厭頑仙不肯迷。
jué hè zhǐ lián bái yǔ ào, qióng xī wéi jué jǐn lín chī.
絕壑只憐白羽傲,窮溪唯覺錦鱗癡。
gēng shēn shàng yǒu tōng qiáo chù, huò shì qín rén wèi kě zhī.
更深尚有通樵處,或是秦人未可知。
gāo xià bù jīng hóng fěi cuì, qiǎn shēn hái ài bái qiáng wēi.
高下不驚紅翡翠,淺深還礙白薔薇。
chuán tóu xì gè sōng gēn shàng, yù dài féng xiān bù nǐ guī.
船頭系個松根上,欲待逢仙不擬歸。
“桃枝竹覆翠嵐溪”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