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慟絕真悠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慟絕真悠哉”全詩
如何孤窆里,猶自讀三墳。
落日送萬古,秋聲含七哀。
枯株不蕭瑟,枝干虛崔嵬。
伊昔臨大道,歌鐘醉高臺。
臺今已平地,只有春風回。
明月白草死,積陰荒隴摧。
圣賢亦如此,慟絕真悠哉。
分類:
作者簡介(陸龜蒙)

陸龜蒙(?~公元881年),唐代農學家、文學家,字魯望,別號天隨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蘇吳縣人。曾任湖州、蘇州刺史幕僚,后隱居松江甫里,編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澤叢書》中,現實針對性強,議論也頗精切,如《野廟碑》、《記稻鼠》等。陸龜蒙與皮日休交友,世稱“皮陸”,詩以寫景詠物為多。
《次幽獨君韻》陸龜蒙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幽獨君韻,唐代陸龜蒙作。詩意表達了作者對自己靈氣不死、能夠創作綺麗文字的自信,同時也表達了對逝去的歲月和美好事物的懷念和追憶。
詩中描述了作者孤獨而寂靜的狀態,他獨自一人坐在墓地旁,讀著三個墳墓上的碑文。夕陽漸漸西沉,寄托著萬古的時光。秋天的聲音中蘊含著七種哀愁,使人感到悲傷。枯株雖然不再繁茂,但仍然挺立在那里,枝干空蕩蕩地崔嵬。過去,曾有圣賢在這個宏大的道路上崇拜歌唱,歡醉于高臺之上。然而,如今高臺已經平坦如地,只有春風回蕩。
明亮的月光照射在草地上,草木凋零,陰郁萋萋。就像這樣,圣賢也會經歷逝去的時光,經歷歡愉和悲傷的交融。他們傷心,但也不禁真實地反思和感慨。這種悲傷、沉思和反思,使得詩人產生了一種深遠的意境。
“慟絕真悠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ōu dú jūn yùn
次幽獨君韻
líng qì dú bù sǐ, shàng néng chéng qǐ wén.
靈氣獨不死,尚能成綺文。
rú hé gū biǎn lǐ, yóu zì dú sān fén.
如何孤窆里,猶自讀三墳。
luò rì sòng wàn gǔ, qiū shēng hán qī āi.
落日送萬古,秋聲含七哀。
kū zhū bù xiāo sè, zhī gàn xū cuī wéi.
枯株不蕭瑟,枝干虛崔嵬。
yī xī lín dà dào, gē zhōng zuì gāo tái.
伊昔臨大道,歌鐘醉高臺。
tái jīn yǐ píng dì, zhǐ yǒu chūn fēng huí.
臺今已平地,只有春風回。
míng yuè bái cǎo sǐ, jī yīn huāng lǒng cuī.
明月白草死,積陰荒隴摧。
shèng xián yì rú cǐ, tòng jué zhēn yōu zāi.
圣賢亦如此,慟絕真悠哉。
“慟絕真悠哉”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仄韻) 入聲五物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