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起沙上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吹起沙上聲”全詩
閨中有邊思,玉箸此時橫。
莫怕兒女恨,主人烹不鳴。
分類:
作者簡介(陸龜蒙)

陸龜蒙(?~公元881年),唐代農學家、文學家,字魯望,別號天隨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蘇吳縣人。曾任湖州、蘇州刺史幕僚,后隱居松江甫里,編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澤叢書》中,現實針對性強,議論也頗精切,如《野廟碑》、《記稻鼠》等。陸龜蒙與皮日休交友,世稱“皮陸”,詩以寫景詠物為多。
《鳴雁行》陸龜蒙 翻譯、賞析和詩意
《鳴雁行》是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作品。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朔風動地來,吹起沙上聲。
北方的風吹動著大地,吹起了沙子發出聲響。
閨中有邊思,玉箸此時橫。
思念之情在小姐的嬌嫩心靈里泛濫,這時玉箸橫放在案上。
莫怕兒女恨,主人烹不鳴。
不要害怕孩子們的怨恨,主人是不能夠屠殺鳴雁的。
詩意:
這首詩以描述北國的風景和家中的雁肉宴為背景。詩中使用北方的風來象征著寒冷和荒涼,而閨中的玉箸則反襯出家境的富裕。融合了自然景色和人情感的描寫,通過對風聲、邊思、雁肉宴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家鄉北國的思念之情。
賞析:
這首詩將北國的風景和家中的雁肉宴相結合,交織出了一曲關于思鄉之情的詩篇。詩中的朔風和沙上聲描繪出北方的寒冷和荒涼,而閨中的玉箸則展現出家境的富裕。詩人用家中的雁肉宴和邊思來暗示自己對北國的思念之情,表達出對家鄉的牽掛和對遠方親友的思念。詩末用“莫怕兒女恨,主人烹不鳴”,意味著主人不忍屠殺鳴雁,暗喻著詩人對北國的留戀之情。整首詩寫景描情,情景交融,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和思念之情。
“吹起沙上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íng yàn háng
鳴雁行
shuò fēng dòng dì lái, chuī qǐ shā shǎng shēng.
朔風動地來,吹起沙上聲。
guī zhōng yǒu biān sī, yù zhù cǐ shí héng.
閨中有邊思,玉箸此時橫。
mò pà ér nǚ hèn, zhǔ rén pēng bù míng.
莫怕兒女恨,主人烹不鳴。
“吹起沙上聲”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