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見問人何處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今見問人何處僧”全詩
少時寫得坐禪影,今見問人何處僧。
自有家山供衲線,不離溪曲取庵茅。
舊曾聞說林中鳥,定后長來頂上巢。
分類:
作者簡介(陸龜蒙)

陸龜蒙(?~公元881年),唐代農學家、文學家,字魯望,別號天隨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蘇吳縣人。曾任湖州、蘇州刺史幕僚,后隱居松江甫里,編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澤叢書》中,現實針對性強,議論也頗精切,如《野廟碑》、《記稻鼠》等。陸龜蒙與皮日休交友,世稱“皮陸”,詩以寫景詠物為多。
《贈老僧二首》陸龜蒙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老僧二首》是唐代詩人陸龜蒙創作的一首詩詞,描寫了一位年老僧人的形象和他在佛前修行的態度和堅持。
詩詞中的第一首描述了這位老僧的形象。他的面容蒼老枯槁,就像霜里的木頭一樣。但他對生命的剩余時間,只用來指引佛前的燈火。表達了他對修行與悟道的專注與執著。
第二首詩詞則展現了作者年輕時在坐禪時的身影,現在再次見到這位老僧,詢問他現在修行的地方和身份。老僧依然專心修行,他自有屬于自己的家山提供供養和僧衲,生活簡樸,居住在溪曲邊的庵堂。曾經聽說,他在林中修行時曾經聽到過鳥兒的啼鳴,如今他修到了定境,鳥兒甚至在他的頂上筑巢。
整首詩詞表現了這位老僧修行的虔誠和對佛法的專心追求。他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佛前,堅持修行不離不棄。詩詞通過描述老僧的形象和他的生活方式,傳達了對堅守信仰和追求內心寧靜的敬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像老僧一樣,專注于自己所信仰的事物,用心去做每一件事,追求內心的寧靜與滿足。
“今見問人何處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lǎo sēng èr shǒu
贈老僧二首
kū mào zì tóng shuāng lǐ mù, yú shēng wéi zhǐ fú qián dēng.
枯貌自同霜里木,馀生唯指佛前燈。
shǎo shí xiě dé zuò chán yǐng, jīn jiàn wèn rén hé chǔ sēng.
少時寫得坐禪影,今見問人何處僧。
zì yǒu jiā shān gōng nà xiàn, bù lí xī qū qǔ ān máo.
自有家山供衲線,不離溪曲取庵茅。
jiù céng wén shuō lín zhōng niǎo, dìng hòu zhǎng lái dǐng shàng cháo.
舊曾聞說林中鳥,定后長來頂上巢。
“今見問人何處僧”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