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階讓紫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階讓紫衣”全詩
道勝嫌名出,身閑覺老遲。
曉香延宿火,寒磬度高枝。
每說長松寺,他年與我期。
分類:
作者簡介(司空圖)

司空圖(837~908)晚唐詩人、詩論家。字表圣,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祖籍臨淮(今安徽泗縣東南),自幼隨家遷居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天復四年(904年),朱全忠召為禮部尚書,司空圖佯裝老朽不任事,被放還。后梁開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弒,他絕食而死,終年七十二歲。司空圖成就主要在詩論,《二十四詩品》為不朽之作。《全唐詩》收詩三卷。
《贈圓昉公(昉,蜀僧·僖宗幸蜀,昉堅免紫衣)》司空圖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圓昉公
天階讓紫衣,
冷格鶴猶卑。
道勝嫌名出,
身閑覺老遲。
曉香延宿火,
寒磬度高枝。
每說長松寺,
他年與我期。
詩詞中文譯文:
贈送給圓昉公
天階上,讓開紫色衣裳,
孤獨地矗立的鶴顯得卑微。
道德勝過名望,
自在閑情才覺得年老遲鈍。
拂曉時分,香煙延續熊熊火焰,
凜冽的寒風中,敲打的佛音穿過高高的枝丫。
每次提起長松寺,
在另一個年代,與我再次相約。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司空圖寫給蜀僧僖宗幸蜀時所寫的一首送別詩。詩中表達了作者對僧侶的贊賞和對與其再次相見的期待之情。
首個意象是“天階讓紫衣”,暗指蜀僧昉具備高貴的身份和地位。然而,緊接著暗示了僧侶們對于道德的渴求,超越了名利的追逐。詩中的“冷格鶴猶卑”一句則用簡練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昉站在高處的孤獨感。
接下來的兩句“道勝嫌名出,身閑覺老遲”則道出了作者對昉超脫塵世生活,追求內心寧靜的贊許。詩中的“曉香延宿火,寒磬度高枝”形象地描繪了僧侶生活的情景,寓意著清晨的香煙和佛殿中的鐘聲或讓昉過得安詳、寧靜。
最后兩句“每說長松寺,他年與我期”表達了作者對昉將來再次相見的期待之情。長松寺被視為與昉再相聚的場所,詩中的“他年與我期”則流露出作者對再次會面的心切之情。
整體上看,這首詩雖然字數不多,卻通過簡潔明了的描述展現了作者對蜀僧僖宗的敬佩和希冀。同時,通過對僧侶生活的描繪和對再次相見的渴望,詩中也隱含了對寧靜、超脫塵世的向往之情。
“天階讓紫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yuán fǎng gōng fǎng, shǔ sēng xī zōng xìng shǔ, fǎng jiān miǎn zǐ yī
贈圓昉公(昉,蜀僧·僖宗幸蜀,昉堅免紫衣)
tiān jiē ràng zǐ yī, lěng gé hè yóu bēi.
天階讓紫衣,冷格鶴猶卑。
dào shèng xián míng chū, shēn xián jué lǎo chí.
道勝嫌名出,身閑覺老遲。
xiǎo xiāng yán sù huǒ, hán qìng dù gāo zhī.
曉香延宿火,寒磬度高枝。
měi shuō cháng sōng sì, tā nián yǔ wǒ qī.
每說長松寺,他年與我期。
“天階讓紫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