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率為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與率為期”全詩
拾物自富,與率為期。
筑屋松下,脫帽看詩。
但知旦暮,不辨何時。
倘然適意,豈必有為。
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分類:
作者簡介(司空圖)

司空圖(837~908)晚唐詩人、詩論家。字表圣,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祖籍臨淮(今安徽泗縣東南),自幼隨家遷居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天復四年(904年),朱全忠召為禮部尚書,司空圖佯裝老朽不任事,被放還。后梁開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弒,他絕食而死,終年七十二歲。司空圖成就主要在詩論,《二十四詩品》為不朽之作。《全唐詩》收詩三卷。
《詩品二十四則·疏野》司空圖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品二十四則·疏野》是唐代司空圖創作的一首詩詞。詩意表達了詩人遵循內心本真性情,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態度。
詩意:
這首詩詞主要探討了自然中的疏野生活態度。詩人認為,人們應當追隨自己的本性,不受世俗約束。只要我們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收集自然的物品,我們就能體驗到真正的富足與滿足。詩人建造房屋在松樹下,脫掉帽子看詩,從而能感受到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態。詩人認為人們只需知道日出日落的時間,無需刻意計較,只要心情舒適就夠了。如果生活得到天意的放縱,就能得到滿足。“疏野”暗指一種超脫塵埃的自由生活,表達了詩人對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倡導。
中文譯文:
惟性所宅,真取弗羈。
拾物自富,與率為期。
筑屋松下,脫帽看詩。
但知旦暮,不辨何時。
倘然適意,豈必有為。
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詩中強調了遵循本性、尋求自由賦予內心滿足感的重要性。詩人通過描述在大自然中的生活,表達了擺脫俗務和束縛的愿望。他選擇在松樹下建造房屋,脫下帽子專注看詩,表明了詩人追求安靜自在的精神狀態。詩人相信只需知道日出日落的時間,無需過多計較,只要心情舒適就已足夠。如果能過上隨心所欲的生活,就能樂享富足。這首詩通過樸素的語言和具體的意象,表達了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倡導。它將人們與自然相連的愿望表達得淋漓盡致,給人以靜謐、舒適、快樂的感受。
“與率為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ī pǐn èr shí sì zé shū yě
詩品二十四則·疏野
wéi xìng suǒ zhái, zhēn qǔ fú jī.
惟性所宅,真取弗羈。
shí wù zì fù, yǔ lǜ wéi qī.
拾物自富,與率為期。
zhù wū sōng xià, tuō mào kàn shī.
筑屋松下,脫帽看詩。
dàn zhī dàn mù, bù biàn hé shí.
但知旦暮,不辨何時。
tǎng rán shì yì, qǐ bì yǒu wéi.
倘然適意,豈必有為。
ruò qí tiān fàng, rú shì de zhī.
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與率為期”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