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鸕鶿薄泊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出水鸕鶿薄泊飛”全詩
崖蹙盤渦翻蜃窟,灘吹白石上漁磯。
陵風舴艋謳啞去,出水鸕鶿薄泊飛。
秋霽更誰同此望,遠鐘時見一僧歸。
分類: 秋霽
作者簡介(周繇)
周繇(841年-912年),字為憲,池州(今屬安徽)人(唐才子傳作江南人,此從唐詩紀事)。晚唐詩人,“咸通十哲”之一。家貧,工吟詠,時號為“詩禪”。與段成式友善。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舉進士及第。調福昌縣尉,遷建德令。后辟襄陽徐商幕府,檢校御史中丞。著有詩集《唐才子傳》傳世。《全唐詩》收有繇詩一卷共22首。
《白石潭秋霽作》周繇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白石潭秋霽作》
潭心煙霧破斜暉,
殷殷雷聲隔翠微。
崖蹙盤渦翻蜃窟,
灘吹白石上漁磯。
陵風舴艋謳啞去,
出水鸕鶿薄泊飛。
秋霽更誰同此望,
遠鐘時見一僧歸。
中文譯文:
潭水中心的煙霧被傾斜的陽光破開,
雷聲隆隆,穿過翠微的藍天。
崖石緊密地盤繞,水渦翻滾,蜃樓般的洞窟出現,
岸邊吹著風,在白石上是漁磯。
山上的風聲漸漸遠去,
湖水中的鸕鶿輕輕停泊又飛翔。
秋天的晴朗更有誰和我一同欣賞,
當遙遠的鐘聲響起,我看到一位僧人回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天晨曦中的白石潭景色。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寂靜的向往。
首句以“潭心煙霧破斜暉”開篇,描繪了潭水中被陽光照射的一幕。隨后出現“殷殷雷聲隔翠微”,形容雷聲隆隆,聲音穿過藍天。接著,詩人用“崖蹙盤渦翻蜃窟”形象地描繪了潭邊的峭壁和水渦,以及蜃樓般的洞窟。
下一句“灘吹白石上漁磯”,描繪了岸邊的風吹在白石上的漁磯上。接下來的兩句“陵風舴艋謳啞去,出水鸕鶿薄泊飛”則描繪了秋風漸漸遠去和湖水中鸕鶿的動態。
末句表達了作者欣賞這秋日景色的心情,同時也帶有對寧靜和寂寞的向往。當遙遠的鐘聲響起,詩人看到一位僧人回歸,這進一步強調了寂靜和安詳的氛圍。
整首詩以描繪秋天景色為主線,寫景細膩而真實。詩人運用豐富的意象,以及對音響和動態的描寫,增強了詩歌的藝術美感。詩中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寧靜的向往,同時帶有一絲孤獨和對人世的思考。
“出水鸕鶿薄泊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ái shí tán qiū jì zuò
白石潭秋霽作
tán xīn yān wù pò xié huī, yīn yīn léi shēng gé cuì wēi.
潭心煙霧破斜暉,殷殷雷聲隔翠微。
yá cù pán wō fān shèn kū,
崖蹙盤渦翻蜃窟,
tān chuī bái shí shàng yú jī.
灘吹白石上漁磯。
líng fēng zé měng ōu yǎ qù, chū shuǐ lú cí báo pō fēi.
陵風舴艋謳啞去,出水鸕鶿薄泊飛。
qiū jì gèng shuí tóng cǐ wàng, yuǎn zhōng shí jiàn yī sēng guī.
秋霽更誰同此望,遠鐘時見一僧歸。
“出水鸕鶿薄泊飛”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