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雀入官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雀入官倉”全詩
所慮往復頻,官倉乃害爾。
魚網不在天,鳥網不在水。
飲啄要自然,何必空城里。
作者簡介(聶夷中)
聶夷中,字坦之,河東人,一說為河南人。咸通十二年(871)登第,官華陰尉。到任時,除琴書外,身無余物。其詩語言樸實,辭淺意哀。不少詩作對封建統治階級對人民的殘酷剝削進行了深刻揭露,對廣大田家農戶的疾苦則寄予極為深切的同情。代表作有《詠田家》、《田家二首》、《短歌》、《早發鄴北經古城》、《雜怨》等,其中以《詠田家》和《田家二首》(其一)流傳最廣(《田家二首》(其二)后人多認定為李紳的作品,故不提)。
《空城雀(一作孟郊詩)》聶夷中 翻譯、賞析和詩意
《空城雀》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聶夷中。詩情描寫了一只雀鳥進入官倉,它所能損壞的糧食極少,但官府卻頻繁地去擔心,害怕雀鳥會偷食糧食。詩中通過對比魚網和鳥網不在天上和水中的情景,表達了雀鳥的自然本性,批判了官府不必要的矯揉造作。整首詩深含詩人對人情世故的抱怨和對自然本性的歌頌。
中文譯文:
一只雀鳥進入官倉,
它所能損壞的糧食有幾多?
官府擔心來回頻繁,
害怕官倉將遭受損害。
魚網不能在天空,
鳥網不能在水中。
飲食應隨自然,
何必在空城里?
詩意和賞析:
《空城雀》是一首以雀鳥進入官倉為題材的詩,作者以雀鳥的自然本性來呼應并批判官府的矯揉造作。詩中通過雀鳥進入官倉這一簡單情景,探討了官府過于注重細節,對微末事物過分憂慮的態度。詩人通過描述雀鳥的食量微小,以及對比魚網和鳥網不在天空和水中的意象,表達了雀鳥本能的自然,傳達出對人情世故的抱怨和對自然本性的歌頌。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示出人與自然的對比,以及自然本性與人為矯揉的對立。詩人以此為借,對現實社會中虛偽官府的無意義憂慮進行了批判,呼吁官府應以自然本性為準則,不必刻意追求虛名和權力。通過描寫一個小小的雀鳥引發的思考,聶夷中在短短幾句中提出了深刻的社會議題,給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印象。
“一雀入官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ōng chéng què yī zuò mèng jiāo shī
空城雀(一作孟郊詩)
yī què rù guān cāng, suǒ shí néng sǔn jǐ.
一雀入官倉,所食能損幾。
suǒ lǜ wǎng fù pín, guān cāng nǎi hài ěr.
所慮往復頻,官倉乃害爾。
yú wǎng bù zài tiān, niǎo wǎng bù zài shuǐ.
魚網不在天,鳥網不在水。
yǐn zhuó yào zì rán, hé bì kōng chéng lǐ.
飲啄要自然,何必空城里。
“一雀入官倉”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