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滅臺亦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燕滅臺亦平”全詩
貴得賢士來,更下于隗者。
自然樂毅徒,趨風走天下。
何必馳鳳書,旁求向林野。
燕臺高百尺,燕滅臺亦平。
一種是亡國,猶得禮賢名。
何似章華畔,空馀禾黍生。
分類:
作者簡介(聶夷中)
聶夷中,字坦之,河東人,一說為河南人。咸通十二年(871)登第,官華陰尉。到任時,除琴書外,身無余物。其詩語言樸實,辭淺意哀。不少詩作對封建統治階級對人民的殘酷剝削進行了深刻揭露,對廣大田家農戶的疾苦則寄予極為深切的同情。代表作有《詠田家》、《田家二首》、《短歌》、《早發鄴北經古城》、《雜怨》等,其中以《詠田家》和《田家二首》(其一)流傳最廣(《田家二首》(其二)后人多認定為李紳的作品,故不提)。
《燕臺二首》聶夷中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燕臺二首》描述了燕臺的歷史興衰與以往的榮光,以及對賢者的向往和對功過得失的思考。
燕臺累黃金,上欲招儒雅。
燕臺曾是一個富有的地方,擁有無數財富。當時的統治者希望能夠吸引有才華的文人雅士。
貴得賢士來,更下于隗者。
如果有賢士來到燕臺,統治者愿意將高位讓給他們。
自然樂毅徒,趨風走天下。
天資聰慧卻沒有機遇施展才華的賢良士人,他們甘愿傾倒在朝廷權貴的腳下,為追逐名利而奔波天下。
何必馳鳳書,旁求向林野。
與其在朝廷中賣力地追求榮華富貴,還不如離開政治的斗爭,在山林間尋找心靈的安寧。
燕臺高百尺,燕滅臺亦平。
燕臺曾是高聳百丈的臺榭,現在燕國覆滅了,臺榭也隨之平坦地倒塌。
一種是亡國,猶得禮賢名。
雖然燕臺隨著燕國的滅亡而消失,但是至少還留下了為賢人所尊重的名聲。
何似章華畔,空馀禾黍生。
和燕臺相比,如今只剩下了寂寞的野田,卻仍然能長出豐收的莊稼。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政治權力游戲的冷漠和對自然與清凈的向往,認為紛繁世事只會讓人疲憊,而真正的安寧與快樂可以在離開政治斗爭、回歸自然的環境中獲得。同時,詩中也體現了對歷史興衰和功過得失的思考,認為國家的興亡并不僅僅是建筑和財富的消失,還可以在價值觀與審美觀念的延續中找到一種安慰。
“燕滅臺亦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àn tái èr shǒu
燕臺二首
yàn tái lèi huáng jīn, shàng yù zhāo rú yǎ.
燕臺累黃金,上欲招儒雅。
guì dé xián shì lái, gèng xià yú kuí zhě.
貴得賢士來,更下于隗者。
zì rán lè yì tú, qū fēng zǒu tiān xià.
自然樂毅徒,趨風走天下。
hé bì chí fèng shū, páng qiú xiàng lín yě.
何必馳鳳書,旁求向林野。
yàn tái gāo bǎi chǐ, yàn miè tái yì píng.
燕臺高百尺,燕滅臺亦平。
yī zhǒng shì wáng guó, yóu dé lǐ xián míng.
一種是亡國,猶得禮賢名。
hé sì zhāng huá pàn, kōng yú hé shǔ shēng.
何似章華畔,空馀禾黍生。
“燕滅臺亦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