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云朱檻捧昭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拂云朱檻捧昭回”全詩
太史只知頻奏瑞,蒼生無計可防災。
景公進德星曾退,漢帝推誠日為回。
何事曠官全不語,好天良月鎖高臺。
分類:
作者簡介(李山甫)
李山甫,唐朝。咸通中累舉不第,依魏博幕府為從事。嘗逮事樂彥禎、羅弘信父子,文筆雄健,名著一方。詩一卷。
《司天臺》李山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司天臺》是唐代李山甫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君王登上司天臺觀天象的情景,表達了對天象變化的敬畏之情。
譯文:
拂云朱檻捧昭回,靜對銅渾水鏡開。
太史只知頻奏瑞,蒼生無計可防災。
景公進德星曾退,漢帝推誠日為回。
何事曠官全不語,好天良月鎖高臺。
詩意:
詩人通過描述君王站在司天臺,透過水鏡來觀察天象的景象,表達了對天象的敬畏之情。太史們只知道不時呈獻祥瑞,但是人們無法預防天災。詩中提到歷史上景公的善行使星回退,漢武帝因為推崇忠誠而使朝廷祥瑞頻現。詩人在最后問道,為什么在這個光景之下,官員們卻對此毫不關心,天上的好天良月被司天臺鎖住。
賞析:
《司天臺》通過描繪司天臺觀天象的情景,展示了作者對天象的敬畏之情。詩中的景色描寫簡潔而形象,通過對太史只知瑞兆而無法預防災禍的刻畫,表達了人們面對天災時的無助與無計可施。詩人通過歷史上景公和漢武帝的例子,探討了政治中忠誠和善行的作用,暗示了人們對天災的無奈和對政治的不滿。最后一句詩用對比的手法,反襯了司天臺上的美景和官員們的冷漠,形成了詩歌的情感沖突。整首詩以樸實的語言和直截了當的意境使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對天象和社會現實的思考和敏感。
“拂云朱檻捧昭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ī tiān tāi
司天臺
fú yún zhū kǎn pěng zhāo huí, jìng duì tóng hún shuǐ jìng kāi.
拂云朱檻捧昭回,靜對銅渾水鏡開。
tài shǐ zhǐ zhī pín zòu ruì,
太史只知頻奏瑞,
cāng shēng wú jì kě fáng zāi.
蒼生無計可防災。
jǐng gōng jìn dé xīng céng tuì, hàn dì tuī chéng rì wèi huí.
景公進德星曾退,漢帝推誠日為回。
hé shì kuàng guān quán bù yǔ, hǎo tiān liáng yuè suǒ gāo tái.
何事曠官全不語,好天良月鎖高臺。
“拂云朱檻捧昭回”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