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拓纖痕更不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拓纖痕更不收”全詩
誰陳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兒為國羞。
寒雨洗來香已盡,澹煙籠著恨長留。
可憐汾水知人意,旁與吞聲未忍休。
分類:
作者簡介(李山甫)
李山甫,唐朝。咸通中累舉不第,依魏博幕府為從事。嘗逮事樂彥禎、羅弘信父子,文筆雄健,名著一方。詩一卷。
《陰地關崇徽公主手跡》李山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陰地關崇徽公主手跡》是唐代詩人李山甫所作的一首詩。該詩主要描寫了陰地關崇徽公主的墓志銘,表達了作者為國家榮辱自責的情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一拓纖痕更不收,翠微蒼蘚幾經秋。
誰陳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兒為國羞。
寒雨洗來香已盡,澹煙籠著恨長留。
可憐汾水知人意,旁與吞聲未忍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崇徽公主墓志銘上殘留的墨痕,以及墓前的景象。作者稱公主為“帝子”,意指公主出身于帝王家族,且公主曾擔任翻譯使節的工作。
詩的第一句,“一拓纖痕更不收”,形容了公主的墨痕留下的痕跡如絲般細膩,不能被抹去。接下來的“翠微蒼蘚幾經秋”,描寫了墓地上的青苔覆蓋了一層,經歷了幾個秋天的沉淀。這兩句表達了時間的推移和歲月的變遷。
第三句“誰陳帝子和番策”,表明公主曾與番邦交往,這與唐代開展對外交流的情況相符。作者以“我是男兒為國羞”表達了自己為國家的榮辱感到羞愧和自責的情感。
接下來的兩句“寒雨洗來香已盡,澹煙籠著恨長留”,形容了寒雨沖刷過墓地,洗去了一切的香氣,而霧氣籠罩著讓人長久懷恨。這一句意味著作者對公主逝去的遺憾和不舍。
最后兩句“可憐汾水知人意,旁與吞聲未忍休”,將目光轉向了汾水,表現了汾水作為見證者的悲傷和對公主的思念。詩詞以巧妙的描寫表達了對公主的敬仰和為國為民的愧疚之情。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悲愴的感情展示了作者對崇徽公主的崇敬和對自己為國家的無能和羞愧之感,表達了作者對國家榮辱的責任感和對公主的懷念之情。
“一拓纖痕更不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n dì guān chóng huī gōng zhǔ shǒu jī
陰地關崇徽公主手跡
yī tà xiān hén gèng bù shōu, cuì wēi cāng xiǎn jǐ jīng qiū.
一拓纖痕更不收,翠微蒼蘚幾經秋。
shuí chén dì zi hé fān cè,
誰陳帝子和番策,
wǒ shì nán ér wèi guó xiū.
我是男兒為國羞。
hán yǔ xǐ lái xiāng yǐ jǐn, dàn yān lóng zhe hèn zhǎng liú.
寒雨洗來香已盡,澹煙籠著恨長留。
kě lián fén shuǐ zhī rén yì, páng yǔ tūn shēng wèi rěn xiū.
可憐汾水知人意,旁與吞聲未忍休。
“一拓纖痕更不收”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