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頂無煩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絕頂無煩暑”全詩
深蘿難透日,喬木更含風。
山疊云霞際,川傾世界東。
那知茲夕興,不與古人同。
分類:
作者簡介(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飛,號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長律詩,清潤小巧,且多警句。其詩有的反映社會動亂,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發懷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懷。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會稽,歸葬桐江。門人相與論德,謚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遺詩370余篇,編成《方干詩集》傳世。《全唐詩》編有方干詩6卷348篇。宋景佑年間,范仲淹守睦州,繪方干像于嚴陵祠配享。
《夏日登靈隱寺后峰》方干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夏日登靈隱寺后峰
絕頂無煩暑,登臨三伏中。
深蘿難透日,喬木更含風。
山疊云霞際,川傾世界東。
那知茲夕興,不與古人同。
譯文:
夏日登上靈隱寺的后峰
山頂無烈日的炎熱,我登上了夏天的三個酷暑。
茂密的藤蔓難以穿透陽光,高大的喬木更是吹著微風。
山與云霞融合在一起,河水流向遙遠的東方。
誰能知道,此刻的興致,與古人并不相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夏天登上靈隱寺后峰的場景,表現出一種逍遙、清涼的感覺。盡管是夏季,但山頂無烈日的炎熱,讓人感到舒適;藤蔓和喬木的茂密使陽光難以透過,給人一種陰涼的感覺;山與云霞的交錯,以及河水流向東方,給人一種廣闊壯麗的感覺。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獨自登山的心情,感嘆自己的心境與古人不同,體現了獨立自主的個性。整首詩以簡潔、淡泊、自然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色,展示了作者的獨立意識和情感。
“絕頂無煩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 rì dēng líng yǐn sì hòu fēng
夏日登靈隱寺后峰
jué dǐng wú fán shǔ, dēng lín sān fú zhōng.
絕頂無煩暑,登臨三伏中。
shēn luó nán tòu rì, qiáo mù gèng hán fēng.
深蘿難透日,喬木更含風。
shān dié yún xiá jì, chuān qīng shì jiè dōng.
山疊云霞際,川傾世界東。
nǎ zhī zī xī xìng, bù yǔ gǔ rén tóng.
那知茲夕興,不與古人同。
“絕頂無煩暑”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