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葉與高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疊葉與高節”全詩
流傳千古譽,研煉十年情。
向月本無影,臨風疑有聲。
吾家釣臺畔,似此兩三莖。
作者簡介(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飛,號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長律詩,清潤小巧,且多警句。其詩有的反映社會動亂,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發懷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懷。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會稽,歸葬桐江。門人相與論德,謚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遺詩370余篇,編成《方干詩集》傳世。《全唐詩》編有方干詩6卷348篇。宋景佑年間,范仲淹守睦州,繪方干像于嚴陵祠配享。
《方著作畫竹》方干 翻譯、賞析和詩意
方著作畫竹
疊葉與高節,俱從毫末生。
流傳千古譽,研煉十年情。
向月本無影,臨風疑有聲。
吾家釣臺畔,似此兩三莖。
詩詞的中文譯文:
我描繪竹子的形態,
它的葉子和節節高,
都是從繪畫的毫末中生發出來的。
它的美麗流傳千古稱頌,
我花了十年的心血去研究修煉。
在月光下本來沒有影子,
但站在風中我卻似乎聽到了它發出聲音。
我們家的釣臺旁邊,
有兩三莖的竹子,看上去就像這樣。
詩意:
這首詩是唐代方干寫的一首關于畫竹的詩。詩人描繪了竹子的形態,以及竹子的優美和發出聲音似乎有生命的幻象。通過長時間的研究和修煉,詩人深入了解了竹子的美麗與神秘。詩人將自家的釣臺和竹子聯系在一起,強調竹子作為一種常見的自然事物的美麗和價值。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竹子的形態與特點,表達了詩人多年來對竹子的研究和對其美的欣賞之情。詩人運用了對比和比喻的手法,讓讀者可以感受到竹子的神秘和生命力。通過將竹子與自家的釣臺聯系在一起,詩人展示了竹子作為自然事物的美麗與價值,也顯示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感悟。整首詩意境清新,語言簡練,表達了對竹子的深情和對自然的贊美。
“疊葉與高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āng zhù zuò huà zhú
方著作畫竹
dié yè yǔ gāo jié, jù cóng háo mò shēng.
疊葉與高節,俱從毫末生。
liú chuán qiān gǔ yù, yán liàn shí nián qíng.
流傳千古譽,研煉十年情。
xiàng yuè běn wú yǐng, lín fēng yí yǒu shēng.
向月本無影,臨風疑有聲。
wú jiā diào tái pàn, shì cǐ liǎng sān jīng.
吾家釣臺畔,似此兩三莖。
“疊葉與高節”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