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目豈知新智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舉目豈知新智慧”全詩
偶嘗嘉果求枝去,因問名花寄種來。
春物誘才歸健筆,夜歌牽醉入叢杯。
此中難遇逍遙事,計日應為印綬催。
分類:
作者簡介(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飛,號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長律詩,清潤小巧,且多警句。其詩有的反映社會動亂,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發懷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懷。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會稽,歸葬桐江。門人相與論德,謚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遺詩370余篇,編成《方干詩集》傳世。《全唐詩》編有方干詩6卷348篇。宋景佑年間,范仲淹守睦州,繪方干像于嚴陵祠配享。
《題盛令新亭》方干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盛令新亭》是唐代方干所寫的一首詩。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抬眼望去何所知,
思索之間仿佛騰云臺。
偶嘗美果聊致辭,
再問佳花憐其種。
春天的風景引發了才思,提筆寫下了一篇充滿智慧的作品。詩人還很欣賞一棵樹上的美麗果實,不禁向它聊起了自己的心情。之后,他又詢問了一朵名花,希望能夠寄送一些它的種子。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一座新建的亭子里思考問題的情景。詩人登上亭子,俯瞰四周,仿佛能夠豁然開朗,獲得新的智慧。亭子內的景物激發了詩人的靈感,使他產生了一種脫俗的感覺。
同時,詩中還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贊美之情。他品嘗著美味的果實,與花草對話,贊美著它們的美麗。詩人通過與自然的互動,進一步豐富了自己的思維。
賞析:
這首詩以獨立的視角描述了詩人在新亭中的感受和思考。亭子象征著詩人的思維空間,可以讓他超脫塵世的干擾,思考一些更高級的問題。
詩中使用了自然的景物作為對話的對象,顯示了詩人對自然的贊美和對自然智慧的追求。詩人通過與自然的互動,使得自己的思維得到了啟發,寫出了這首充滿智慧的詩。
整體上,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寫出了作者的思維場景和靈感來源。通過對自然的表達和對智慧的追求,展示了詩人的獨特情感和思考能力。這首詩通過實寫和虛寫的手法,將自然景物與作者的思維相結合,給人一種清新而深邃的感覺。
“舉目豈知新智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shèng lìng xīn tíng
題盛令新亭
jǔ mù qǐ zhī xīn zhì huì, cún sī biàn shì xiǎo tiān tāi.
舉目豈知新智慧,存思便是小天臺。
ǒu cháng jiā guǒ qiú zhī qù,
偶嘗嘉果求枝去,
yīn wèn míng huā jì zhǒng lái.
因問名花寄種來。
chūn wù yòu cái guī jiàn bǐ, yè gē qiān zuì rù cóng bēi.
春物誘才歸健筆,夜歌牽醉入叢杯。
cǐ zhōng nán yù xiāo yáo shì, jì rì yīng wèi yìn shòu cuī.
此中難遇逍遙事,計日應為印綬催。
“舉目豈知新智慧”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