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覺惘然悲謝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只覺惘然悲謝傅”全詩
只覺惘然悲謝傅,未知何以報文翁。
生靈不幸臺星拆,造化無情世界空。
劃盡寒灰始堪嘆,滿庭霜葉一窗風。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所思》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所思》
梁王兔苑荊榛里,
煬帝雞臺夢想中。
只覺惘然悲謝傅,
未知何以報文翁。
生靈不幸臺星拆,
造化無情世界空。
劃盡寒灰始堪嘆,
滿庭霜葉一窗風。
中文譯文:
梁王的兔苑荊榛中,
煬帝在雞臺里夢想著。
我只覺得迷茫悲傷,
不知道如何報答文翁。
生靈不幸驕奢的臺星被拆毀,
造化無情,世界空虛。
劃盡塵灰才開始嘆息,
滿庭落葉隨風進入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唐代詩人羅隱對于時代變遷和人世間無常的思考。詩中的梁王、煬帝和文翁都是歷史人物,象征著過去的榮華與輝煌。梁王和煬帝都在詩中淪為了虛幻的存在,這是在表達人世間的榮辱得失都是短暫的,一切都會消逝。而文翁則象征著歷史和文化,詩人不知道如何報答文翁,暗示了他對于文化傳承和歷史的關注和思考。
詩人通過描述臺星拆毀和世界的空虛,表達了他對于時代的失望和對于人世間無常和無情的感嘆。最后兩句“劃盡寒灰始堪嘆,滿庭霜葉一窗風”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的無奈和無常,寒灰盡去,只剩下凄涼和風霜的景象。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凄涼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于時代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通過歷史人物和意象的運用,使得詩歌更具有象征性和深意。
“只覺惘然悲謝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uǒ sī
所思
liáng wáng tù yuàn jīng zhēn lǐ, yáng dì jī tái mèng xiǎng zhōng.
梁王兔苑荊榛里,煬帝雞臺夢想中。
zhǐ jué wǎng rán bēi xiè fù,
只覺惘然悲謝傅,
wèi zhī hé yǐ bào wén wēng.
未知何以報文翁。
shēng líng bù xìng tái xīng chāi, zào huà wú qíng shì jiè kōng.
生靈不幸臺星拆,造化無情世界空。
huà jǐn hán huī shǐ kān tàn, mǎn tíng shuāng yè yī chuāng fēng.
劃盡寒灰始堪嘆,滿庭霜葉一窗風。
“只覺惘然悲謝傅”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