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生計竟何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生生計竟何如”全詩
酷憐一覺平明睡,長被雞聲惡破除。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早發》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早發》是唐代詩人羅隱的作品。這首詩中描述了詩人北去南來的顛沛流離的生活狀態,以及對于睡眠被打擾的懷愁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北去南來無定居,
此生生計竟何如。
酷憐一覺平明睡,
長被雞聲惡破除。
詩意和賞析: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紛亂無常生活狀態的感嘆和思考。
首句“北去南來無定居”揭示了詩人不停地遷徙、無法安頓的生活狀況,北去南來的動蕩和不穩定性讓詩人無法找到固定的居所。第二句“此生生計竟何如”表達了詩人對于生計無法保障的憂慮和迷茫。詩人雖然不斷遷徙,卻沒有找到穩定的謀生方式。
接下來的兩句“酷憐一覺平明睡,長被雞聲惡破除”,表達了詩人對于寧靜的渴望和對于睡眠被打擾的懷愁之情。詩人渴望能夠擁有一夜安穩的睡眠,而早晨的雞鳴聲卻打破了他的寧靜,使他無法繼續享受美好的夢境。
整首詩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于生活的困惑和對于安寧的向往。通過描寫自己的生活境況,詩人傳達了對于穩定和寧靜的渴望,同時也抒發了對于無常流離生活的無奈和痛苦。《早發》以簡約的表達方式將詩人的內心感受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此生生計竟何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ǎo fā
早發
běi qù nán lái wú dìng jū, cǐ shēng shēng jì jìng hé rú.
北去南來無定居,此生生計竟何如。
kù lián yī jiào píng míng shuì, zhǎng bèi jī shēng è pò chú.
酷憐一覺平明睡,長被雞聲惡破除。
“此生生計竟何如”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