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山高枝思悠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遠山高枝思悠哉”全詩
謝守已隨征詔入,魯儒猶逐斷蓬來。
地寒謾憶移暄手,時急方須濟世才。
宣室夜闌如有問,可能全忘未然灰。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孫員外赴闕后重到三衢》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孫員外赴闕后重到三衢》
譯文:遠山高枝思悠哉,重倚危樓盡一杯。
謝守已隨征詔入,魯儒猶逐斷蓬來。
地寒謾憶移暄手,時急方須濟世才。
宣室夜闌如有問,可能全忘未然灰。
詩意: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羅隱寫給好友孫員外的一首詩。詩人在孫員外赴闕后重到三衢,在高樓望遠山高枝思念著好友。詩人提到謝守已隨征詔入,魯儒猶逐斷蓬來,表達了友誼和相互思念之情。詩人在寒冷的地方憶起了溫暖的交誼,此刻時機緊迫,才能挽救世道。最后,詩人希望宣室可以在夜間的寂靜中有所詢問,也許可以全然忘卻之前的灰塵。
賞析:這首詩寫出了詩人對好友的思念和對時事的關注。通過遠山高枝和危樓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友誼的珍視和深情厚意。詩人通過謝守和魯儒的提及,展示了友誼的重要性和相互間的關懷。詩人表達了對時局的憂慮和對救國良才的迫切需求。最后,詩人希望通過宣室的詢問,使得那些可能被忘卻的問題浮現出來。整首詩抒發了詩人的情感和對友誼、時事的關懷,形象生動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氛圍。
“遠山高枝思悠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ūn yuán wài fù quē hòu zhòng dào sān qú
孫員外赴闕后重到三衢
yuǎn shān gāo zhī sī yōu zāi, zhòng yǐ wēi lóu jǐn yī bēi.
遠山高枝思悠哉,重倚危樓盡一杯。
xiè shǒu yǐ suí zhēng zhào rù,
謝守已隨征詔入,
lǔ rú yóu zhú duàn péng lái.
魯儒猶逐斷蓬來。
dì hán mán yì yí xuān shǒu, shí jí fāng xū jì shì cái.
地寒謾憶移暄手,時急方須濟世才。
xuān shì yè lán rú yǒu wèn, kě néng quán wàng wèi rán huī.
宣室夜闌如有問,可能全忘未然灰。
“遠山高枝思悠哉”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仄韻) 入聲五物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