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南游一事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三度南游一事無”全詩
只覺流年如鳥逝,不知何處有龍屠。
云歸洪井枝柯斂,水下漳江氣色粗。
賴得與君同此醉,醒來愁被鬼揶揄。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鐘陵見楊秀才(一題作見進士楊尋)》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鐘陵見楊秀才(一題作見進士楊尋)
孺亭滕閣少踟躕,
三度南游一事無。
只覺流年如鳥逝,
不知何處有龍屠。
云歸洪井枝柯斂,
水下漳江氣色粗。
賴得與君同此醉,
醒來愁被鬼揶揄。
中文譯文:
鐘陵見到楊秀才(一題作見進士楊尋)
我在滕閣的孺亭上徘徊,
三次南游都一無所獲。
只感覺光陰過得迅速如鳥飛,
不知道哪里有英雄屠龍。
云歸洪井,樹枝葉收斂,
江水下氣色變得粗獷。
慶幸我與你同樣醉倒于此,
蘇醒時卻郁悶地被鬼嘲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羅隱寫給進士楊尋的。詩中表達了詩人與楊秀才一起暢飲之后的心情。詩人在鐘陵的孺亭上,意猶未盡地徘徊,表示自己三次南游都沒有取得什么成果。他感到光陰過得很快,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有英雄屠龍的事情出現。
接下來,詩人描述天空中的云歸洪井,樹枝葉在風中收斂,而江水卻變得粗獷。這里使用了云歸洪井和水下漳江來形容景物的變化,暗示詩人對自己的境遇和時光流逝的感嘆。最后,詩人慶幸自己能夠與楊秀才一起陶醉于此,但當他醒來時,卻被鬼揶揄而感到憂愁。
整首詩以虛實相間的手法,表達出詩人對時光流逝和生活經歷的感慨。詩人既感慨于時光如鳥逝,又希望能夠獲得成功與榮耀。然而,詩人的功名與他的期望相去甚遠,這種落差在詩中得到抒發。整首詩以虛實相間的手法,抒發出詩人對自身命運的無奈和失意之情。通過描述外在的景物變化,詩人既點明了自身的遭遇,又深化了對時光流逝和命運無常的思考。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命運的無奈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表達了追求成功與榮耀的欲望和無法達到目標的失望。詩人通過描述景物的變化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展示了唐代詩歌的情感和意境。
“三度南游一事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ng líng jiàn yáng xiù cái yī tí zuò jiàn jìn shì yáng xún
鐘陵見楊秀才(一題作見進士楊尋)
rú tíng téng gé shǎo chí chú, sān dù nán yóu yī shì wú.
孺亭滕閣少踟躕,三度南游一事無。
zhǐ jué liú nián rú niǎo shì,
只覺流年如鳥逝,
bù zhī hé chǔ yǒu lóng tú.
不知何處有龍屠。
yún guī hóng jǐng zhī kē liǎn, shuǐ xià zhāng jiāng qì sè cū.
云歸洪井枝柯斂,水下漳江氣色粗。
lài dé yǔ jūn tóng cǐ zuì, xǐng lái chóu bèi guǐ yé yú.
賴得與君同此醉,醒來愁被鬼揶揄。
“三度南游一事無”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