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中樹老重江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煙中樹老重江晚”全詩
暫憩已知須用意,漸來爭忍不回頭。
煙中樹老重江晚,鐸外風輕四境秋。
懶指臺城更東望,鵲飛龍斗盡荒丘。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登瓦棺寺閣》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登瓦棺寺閣》是唐代詩人羅隱的作品。該詩寫景描繪了登上瓦棺寺閣后的種種感受與思考。
詩人首先描述了自己踏上瓦棺寺閣后的心情,形容自己身處云霧之間,仿佛跟著一位僧人從山下步行上來,充滿憂愁。雖然在途中暫時歇息,但詩人知道自己必須繼續前行,不敢回頭。
接下來,詩人描寫了瓦棺寺閣所在地的景色。瓦棺寺閣周圍的樹木已經枯老,江水在薄霧中顯得更加沉重。風輕輕吹拂著,四方境界逐漸過渡到秋天的氣息中。
最后,詩人不愿離開臺城,意猶未盡,望著天空中的鵲鳥,直到它們飛離去,荒丘上的一切都變得寂靜無聲。
中文譯文:
下盤空跡上云浮,
偶逐僧行步步愁。
暫憩已知須用意,
漸來爭忍不回頭。
煙中樹老重江晚,
鐸外風輕四境秋。
懶指臺城更東望,
鵲飛龍斗盡荒丘。
詩意和賞析:
《登瓦棺寺閣》以表現詩人心情和描繪景色為主要目的。詩人以自然景觀的變化來映射自己的思考和情緒。
在這首詩中,詩人通過描寫自己登瓦棺寺閣的經歷,表達了一種思考人生的緒,一種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人對自己的彷徨與憂愁有所自省,他明白自己必須繼續前行,而不能放棄。
詩人通過描寫瓦棺寺閣的周圍景色,表現了時間的流逝和景物的凋零。樹木老去、江水沉重、風輕飄逝,這些形象都是在表現時光的無情流逝,以及對生命的追問。同時,也增加了詩中的寂靜和哀愁。
最后,詩人的目光落在臺城上,他并不愿意離開,希望能繼續遠眺。這種情感表現了詩人對美好和希望的向往,同時也表現了人生往事的終結和無常。
總體而言,《登瓦棺寺閣》以獨特的意象和抒情語言,表現了詩人對時間流逝、生命意義和人生追求的思考。同時,景物描寫也增加了詩中的余情和意境,表達了一種對于美好和寂寞的共鳴。
“煙中樹老重江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wǎ guān sì gé
登瓦棺寺閣
xià pán kōng jī shàng yún fú, ǒu zhú sēng xíng bù bù chóu.
下盤空跡上云浮,偶逐僧行步步愁。
zàn qì yǐ zhī xū yòng yì,
暫憩已知須用意,
jiàn lái zhēng rěn bù huí tóu.
漸來爭忍不回頭。
yān zhōng shù lǎo zhòng jiāng wǎn, duó wài fēng qīng sì jìng qiū.
煙中樹老重江晚,鐸外風輕四境秋。
lǎn zhǐ tái chéng gèng dōng wàng, què fēi lóng dòu jǐn huāng qiū.
懶指臺城更東望,鵲飛龍斗盡荒丘。
“煙中樹老重江晚”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