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因雁足思閑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偶因雁足思閑事”全詩
偶因雁足思閑事,擬棹孤舟訪舊游。
風急幾聞江上笛,月高誰共酒家樓。
平生意氣消磨盡,甘露軒前看水流。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秋日酬張特玄》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日酬張特玄
病寄南徐兩度秋,故人依約亦揚州。
偶因雁足思閑事,擬棹孤舟訪舊游。
風急幾聞江上笛,月高誰共酒家樓。
平生意氣消磨盡,甘露軒前看水流。
詩意:這是一首關于詩人病中思念故人、觸景生情的詩。詩人因病寄居南徐兩次秋天,與故人約定相會于揚州。但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這次舊地重游的計劃。在寂靜的夜晚,聽到江上傳來的笛聲,詩人感嘆意氣消磨盡,只能在窗前凝望流水流淌。
詩詞的中文譯文:
秋天病愈后只收到南徐兩次秋天的來信,故人按照之前的約定也在揚州。偶然間由于雁的腳跡引發對閑事的思緒,我有打算想要劃小船探訪舊地。夜風急促,不時聽到江上的笛聲,月亮高掛,不知道是誰在酒家樓上。我平生的意氣已經完全消磨,只能在甘露軒的前面觀賞水流。
賞析: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在疾病中對故人的思念,以及對舊地的懷念和無奈。詩中用以寄托情感的孤舟、凄迷的笛聲和高掛的月亮都給人以凄涼的感覺。詩人的意氣消磨盡,也暗示了詩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受的挫折與困頓。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感慨和對過去和未來的思考。
“偶因雁足思閑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rì chóu zhāng tè xuán
秋日酬張特玄
bìng jì nán xú liǎng dù qiū, gù rén yī yuē yì yáng zhōu.
病寄南徐兩度秋,故人依約亦揚州。
ǒu yīn yàn zú sī xián shì,
偶因雁足思閑事,
nǐ zhào gū zhōu fǎng jiù yóu.
擬棹孤舟訪舊游。
fēng jí jǐ wén jiāng shàng dí, yuè gāo shuí gòng jiǔ jiā lóu.
風急幾聞江上笛,月高誰共酒家樓。
píng shēng yì qì xiāo mó jǐn, gān lù xuān qián kàn shuǐ liú.
平生意氣消磨盡,甘露軒前看水流。
“偶因雁足思閑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