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堪棲托兩無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兩堪棲托兩無圖”全詩
只聞斥逐張公子,不覺悲同楚大夫。
巖畔早涼生紫桂,井邊疏影落高梧。
一杯淥酒他年憶,瀝向清波寄五湖。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杜陵秋思》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望著南方的商於北帝都,既無家園又無依托,只聽說張公子被趕出去,不由得感到悲傷,就像楚國大夫一樣。巖石旁邊早晨的涼意中長出紫色的桂花,井邊稀疏的樹影投下來。將來想起來,一杯濁酒,倒入清波中,寄托在五湖之上。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杜陵的秋天時的憂愁和思念之情。詩人身處陌生的地方,感到無依無靠,思念故鄉和親人。他聽說張公子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這使他更加感到悲傷和沮喪。然而,他也借著回憶和想象,寄托自己的心情和思緒。
賞析:
《杜陵秋思》通過描繪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失落感,表達了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寫,突出了自己的孤單和無助。紫桂、高梧等意象傳達出秋天的寂寥和凄涼,與詩人的心情相呼應。詩人抒發了自己的悲傷和思念之情,并寄托于將來的回憶中。整首詩以感嘆之情為主,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極富詩意。通過表達詩人內心感受,展現了詩人高度獨立而又深情的個性。
“兩堪棲托兩無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ù líng qiū sī
杜陵秋思
nán wàng shāng yú běi dì dū, liǎng kān qī tuō liǎng wú tú.
南望商於北帝都,兩堪棲托兩無圖。
zhǐ wén chì zhú zhāng gōng zǐ,
只聞斥逐張公子,
bù jué bēi tóng chǔ dài fū.
不覺悲同楚大夫。
yán pàn zǎo liáng shēng zǐ guì, jǐng biān shū yǐng luò gāo wú.
巖畔早涼生紫桂,井邊疏影落高梧。
yī bēi lù jiǔ tā nián yì, lì xiàng qīng bō jì wǔ hú.
一杯淥酒他年憶,瀝向清波寄五湖。
“兩堪棲托兩無圖”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