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輪此去正春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朱輪此去正春風”全詩
一榻早年容孺子,雙旌今日別文翁。
誠知汲善心長在,爭奈干時跡轉窮。
酬德酬恩兩無路,謾勞惆悵鳳城東。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重送朗州張員外》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重送朗州張員外》是唐代詩人羅隱的作品。這首詩描寫了詩人與朗州張員外的離別情景,表達了對友誼的珍惜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詩中寫到,朗州張員外準備乘坐朱輪離開,正值春風和煦,詩人便在這美好的天氣下停下來,靜靜地聆聽著蓬勃的春風的吹拂聲。然后將目光投向青云之上,希望借助高處的視角,能夠更加清晰地看到遠方的蓬帆。接下來,詩人回憶起與張員外早年的相識與相識,兩人共同度過的美好時光仿佛在眼前一一浮現。如今,張員外已經是當地的重要官員,受人尊崇。離別之時,他騎著雙旌而來,象征著官員身份的威嚴。羅隱明白,雖然張員外離開,但是他的善良和忠誠之心永遠存在。然而,詩人扼腕嘆息,恨自己此刻無能為力,無法再去追隨員外的身影。詩人寄托了自己的心愿,希望能夠回報張員外的恩德,但他也明白,酬報恩德的機會已經渺茫。最后,詩人感到勞累和失望,惆悵地注視著遠方的鳳城東去。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羅隱對友誼的珍視和離別的傷感。詩人通過描繪離別場景,展示了自己對張員外的深情厚意和對友誼的追憶。同時,詩人也表達了自己的無奈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對自己無法再追隨友人腳步的懊悔和痛心。整首詩意典雅,情感真摯,表達了友誼的重要性和離別的痛苦。
“朱輪此去正春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òng sòng lǎng zhōu zhāng yuán wài
重送朗州張員外
zhū lún cǐ qù zhèng chūn fēng, qiě zhù qīng yún tīng duàn péng.
朱輪此去正春風,且駐青云聽斷蓬。
yī tà zǎo nián róng rú zǐ,
一榻早年容孺子,
shuāng jīng jīn rì bié wén wēng.
雙旌今日別文翁。
chéng zhī jí shàn xīn zhǎng zài, zhēng nài gàn shí jī zhuǎn qióng.
誠知汲善心長在,爭奈干時跡轉窮。
chóu dé chóu ēn liǎng wú lù, mán láo chóu chàng fèng chéng dōng.
酬德酬恩兩無路,謾勞惆悵鳳城東。
“朱輪此去正春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