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教零落憶滄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獨教零落憶滄洲”全詩
無路重趨桓典馬,有詩曾上仲宣樓。
塵銷別跡堪垂淚,樹拂他門懶舉頭。
一種人間太平日,獨教零落憶滄洲。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寄張侍郎》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張侍郎》
衰羸豈合話荊州,
爭奈思多不自由。
無路重趨桓典馬,
有詩曾上仲宣樓。
塵銷別跡堪垂淚,
樹拂他門懶舉頭。
一種人間太平日,
獨教零落憶滄洲。
中文譯文:
羸弱的我又怎能說起荊州的事情呢,
但可惜的是,我的思緒紛繁卻無法得到自由。
雖然沒有機會再去重重趨附桓文的御馬,
但我曾經的詩句卻已經升上了仲宣樓。
塵土無情地消磨著別人的痕跡,讓我不禁垂淚,
又有樹枝輕輕拂過他人的門扉而我卻懶得抬頭。
這種人間罕見的太平日子,
卻使我獨自憶起滄州的點點滴滴。
詩意和賞析:
在這首詩中,詩人羅隱以自己獨特的視角表達了對荊州的留戀之情。詩人自稱羸弱,對于自己擁有的思緒卻無法得到自由,暗指自己身處困境。雖然無法親自再次去往荊州,但詩人曾經的詩句已經被升上仲宣樓,體現了詩人的才華和追求。詩人用“塵銷別跡堪垂淚”一句描述了時光流逝,一切都已過去,但回憶卻讓人不禁感到傷感。最后兩句表達了對太平時期的向往,但同時也勾起了對滄洲的回憶,使整首詩具有了深厚的情感。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現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往事的思念之情。
“獨教零落憶滄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zhāng shì láng
寄張侍郎
shuāi léi qǐ hé huà jīng zhōu, zhēng nài sī duō bù zì yóu.
衰羸豈合話荊州,爭奈思多不自由。
wú lù zhòng qū huán diǎn mǎ,
無路重趨桓典馬,
yǒu shī céng shàng zhòng xuān lóu.
有詩曾上仲宣樓。
chén xiāo bié jī kān chuí lèi, shù fú tā mén lǎn jǔ tóu.
塵銷別跡堪垂淚,樹拂他門懶舉頭。
yī zhǒng rén jiān tài píng rì, dú jiào líng luò yì cāng zhōu.
一種人間太平日,獨教零落憶滄洲。
“獨教零落憶滄洲”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