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馬已喧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車馬已喧闐”全詩
禁柳疏風雨,墻花拆露鮮。
向誰夸麗景,只是嘆流年。
不得高飛便,回頭望紙鳶。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寒食日早出城東》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寒食日早出城東,
青門欲曙天。
車馬已喧闐,
禁柳疏風雨,
墻花拆露鮮。
向誰夸麗景,
只是嘆流年。
不得高飛便,
回頭望紙鳶。
中文譯文:
清明寒食日一大早離開東門,
青門即將見天明。
車馬喧囂不已,
禁柳被風雨吹散,
墻上花朵被雨水打濕。
向誰夸耀美麗的景色,
只是感嘆時光的流逝。
不能自由高飛的自在,
只能回頭望著飛翔的紙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寒食節的早晨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無法自由的思考與感慨。
第一句“青門欲曙天”揭示了清明寒食日的早晨景象,寒食節離家祭掃墓地是人們傳統的習俗活動。
第二句“車馬已喧闐”說明城門口已經人群熙熙攘攘,車馬喧鬧。
接下來的兩句“禁柳疏風雨,墻花拆露鮮”描繪了風雨將柳樹散落,花朵被雨水打濕的景象。
接下來的兩句“向誰夸麗景,只是嘆流年”表達了作者對美景的欣賞和時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兩句“不得高飛便,回頭望紙鳶”通過比喻,表達了作者對自由的渴望,但卻感到束縛無法自由地飛翔。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生動而深刻地描繪了寒食日的景象,寓意深遠,讓人不禁思考時間的流逝和生活的束縛。
“車馬已喧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n shí rì zǎo chū chéng dōng
寒食日早出城東
qīng mén yù shǔ tiān, chē mǎ yǐ xuān tián.
青門欲曙天,車馬已喧闐。
jìn liǔ shū fēng yǔ, qiáng huā chāi lù xiān.
禁柳疏風雨,墻花拆露鮮。
xiàng shuí kuā lì jǐng, zhǐ shì tàn liú nián.
向誰夸麗景,只是嘆流年。
bù dé gāo fēi biàn, huí tóu wàng zhǐ yuān.
不得高飛便,回頭望紙鳶。
“車馬已喧闐”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