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樹已黃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庭樹已黃落”全詩
未知棲托處,空羨圣明朝。
酒醒鄉心闊,云晴客思遙。
吾徒自多感,顏子只簞瓢。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秋寄張坤》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寄張坤》詩詞的中文譯文為:
庭樹已黃落,
門戶都是寂寥。
不知道找寄托的地方,
只羨慕圣明的朝陽。
酒醒后家鄉的思念更深,
晴朗的天空讓思緒漂蕩。
我自己常感傷感,
顏子只用簡陋的餐具。
《秋寄張坤》是唐代詩人羅隱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人在秋天,庭院的樹木已經變黃凋落,閉起的門戶里面一片寂靜。詩人心中不知道可以依靠的地方,卻羨慕起明君圣明的朝陽。酒醒之后,思鄉之情更加深切,晴朗的天空讓客居他鄉的思緒飄蕩。詩人自己常常感到傷感,而張坤則只用簡陋的餐具。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秋天的景象表達了思鄉之情。樹木的凋零和門戶的閉合象征著孤寂和無依無靠的現狀。詩人羨慕圣明的朝陽,暗示了他對美好未來的渴望和對歸鄉的憧憬。詩人的思鄉之情在酒醒之后更加強烈,他對家鄉的熱愛和思念充滿了整首詩。最后一句詩,自己常感傷感,顏子只簞瓢,表現了詩人內心的深沉和對物質生活的簡樸要求。整首詩詞寄托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和對美好未來的期許,通過對自己和朋友的對比,呈現了詩人的感慨和思考。
“庭樹已黃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jì zhāng kūn
秋寄張坤
tíng shù yǐ huáng luò, bì mén jù jì liáo.
庭樹已黃落,閉門俱寂寥。
wèi zhī qī tuō chù, kōng xiàn shèng míng cháo.
未知棲托處,空羨圣明朝。
jiǔ xǐng xiāng xīn kuò, yún qíng kè sī yáo.
酒醒鄉心闊,云晴客思遙。
wú tú zì duō gǎn, yán zi zhǐ dān piáo.
吾徒自多感,顏子只簞瓢。
“庭樹已黃落”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