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景聊攄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晚景聊攄抱”全詩
檻虛從四面,江闊奈孤根。
幽徑薜蘿色,小山苔蘚痕。
欲依師問道,何處系心猿。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靈山寺》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靈山寺》
晚景聊攄抱,
憑欄幾蕩魂。
檻虛從四面,
江闊奈孤根。
幽徑薜蘿色,
小山苔蘚痕。
欲依師問道,
何處系心猿。
中文譯文:
在靈山寺晚景下,
我倚著欄桿默默思考。
欄桿在四面空曠虛無中,
寬廣的江水究竟如何固守孤島?
幽靜小徑上,蔓繞的薜蘿呈現出深綠色,
小山上的苔蘚留下歲月的痕跡。
我想跟師父請教修行之道,
可是我的心終究是留在何處呢?
詩意和賞析:
《靈山寺》是唐代詩人羅隱的一首山水詩。詩中,他描繪了靈山寺的晚景:四面空曠的欄桿下,他憑欄而立,默默地思考。
詩人從江岸邊憑欄而望,凝望著深遠、遼闊的江水。他思考著寬廣的江水與孤獨的山島之間的對比:江水寬廣而奔騰,而孤獨的山島則矗立在江中,和周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象征著人類生活中的孤獨與無奈,以及對寬廣世界的思考。
接著,詩人將目光投向靈山寺內。他看到了幽靜小徑上蔓繞的薜蘿和小山上的苔蘚。薜蘿以深綠色映襯出寺內的寧靜,而苔蘚則是歲月留下的痕跡,更加凸顯出靈山寺的歷史與靜謐。
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修行之道的疑惑。他渴望向師父學習,尋求真理與解答,但是他意識到自己的心還停留在塵世之中。他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將心靜下來,修行卻不得其門而入。
整首詩以深邃靜謐的意境展現出了作者內心的思索和對人生的反思。通過景物的描寫和心境的轉換,詩人傳達了人們在追尋內心寧靜與真理的過程中所面臨的難題,以及對無奈和困惑的抱怨。
“晚景聊攄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g shān sì
靈山寺
wǎn jǐng liáo shū bào, píng lán jǐ dàng hún.
晚景聊攄抱,憑欄幾蕩魂。
kǎn xū cóng sì miàn, jiāng kuò nài gū gēn.
檻虛從四面,江闊奈孤根。
yōu jìng bì luó sè, xiǎo shān tái xiǎn hén.
幽徑薜蘿色,小山苔蘚痕。
yù yī shī wèn dào, hé chǔ xì xīn yuán.
欲依師問道,何處系心猿。
“晚景聊攄抱”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