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壘平時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戰壘平時少”全詩
戰壘平時少,齋壇上處多。
楚雖屈子重,漢亦憶廉頗。
不及云臺議,空山老薜蘿。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輕飆》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輕飆掠晚莎,
秋物慘關河。
戰壘平時少,
齋壇上處多。
楚雖屈子重,
漢亦憶廉頗。
不及云臺議,
空山老薜蘿。
中文譯文:
微弱的風掠過晚霞,
秋物悲慘地遭受戰亂。
平日里戰場的人少,
寺廟的祭壇人多。
盡管楚國有屈原的偉大,
漢朝也懷念廉頗的忠誠。
但這些并不及得上云臺之議,
只有空山里的老薜蘿。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唐代詩人羅隱對于時局的感慨和思考。詩中通過描繪“輕飆掠晚莎”和“秋物慘關河”,表達了社會風云變幻的形勢以及戰亂帶來的破壞和悲傷。詩人提到“戰壘平時少,齋壇上處多”,表明平時人們更多地躲避在寺廟、廟宇等地方,而少去戰場,這暗示了時局動蕩的嚴峻性。
接著,詩人提到楚國的屈原和漢朝的廉頗,他們都是古代著名的忠臣,但詩人認為他們的偉業似乎無法與云臺的議論相比。最后一句“空山老薜蘿”,則流露出詩人對于時局的無奈和悲涼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凝練的文字勾勒出戰亂時期的社會氛圍,反映了詩人對于現實的思考和痛楚。通過對歷史英雄的提及,也折射出詩人對于時代進化的期望和希望。整體上,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對于戰亂時期社會狀態的憤怒和無奈之情,以及對于和平與安寧的向往。
“戰壘平時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ng biāo
輕飆
qīng biāo lüè wǎn shā, qiū wù cǎn guān hé.
輕飆掠晚莎,秋物慘關河。
zhàn lěi píng shí shǎo, zhāi tán shàng chù duō.
戰壘平時少,齋壇上處多。
chǔ suī qū zǐ zhòng, hàn yì yì lián pō.
楚雖屈子重,漢亦憶廉頗。
bù jí yún tái yì, kōng shān lǎo bì luó.
不及云臺議,空山老薜蘿。
“戰壘平時少”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