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況粘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竹葉況粘唇”全詩
只此留殘歲,那堪憶故人。
亂罹書不遠,衰病日相親。
江浦思歸意,明朝又一春。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除夜寄張達》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除夜寄張達》中文譯文:
梅花已經開放美麗,竹葉也貼在唇上。
除夜只有我一個人孤獨度過,何時才能忘記故人。
無法靠書信來聯系遠方的朋友,身體日漸衰弱。
我思念故鄉的江浦,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從作者自身的孤獨寂寞出發,通過描繪梅花和竹葉的景象,將自己的情感與自然景物相連接。作者在除夜這個團聚家人的節日里,卻只能獨自度過,心中思念故人。他感嘆書信無法溝通遠方的朋友,自己的身體也漸漸衰弱。但是,他內心依然對故鄉江浦充滿了思鄉之情,未來的新年又將出現在他的眼前。
這首詩以孤獨、思鄉的主題為中心,通過景物描寫和感情表達,展現了作者心境和感受。詩人對于人世間的孤寂、寂寥和離散有著深刻的體悟,通過對梅花和竹葉的描繪,傳達了自己內心的情感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清幽,表達了作者對于故人和故鄉的深切思念之情,以及對于光陰流逝的無奈和感嘆。
此詩反映了唐代文人的敏銳感受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同時也展現了他們對自然和人情的細微觀察和揣摩。整體上,這首詩情感真摯,意境優美,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深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思鄉之情,具有一定的詩意和藝術價值。
“竹葉況粘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ú yè jì zhāng dá
除夜寄張達
méi huā yǐ zhe yǎn, zhú yè kuàng zhān chún.
梅花已著眼,竹葉況粘唇。
zhī cǐ liú cán suì, nà kān yì gù rén.
只此留殘歲,那堪憶故人。
luàn lí shū bù yuǎn, shuāi bìng rì xiāng qīn.
亂罹書不遠,衰病日相親。
jiāng pǔ sī guī yì, míng cháo yòu yī chūn.
江浦思歸意,明朝又一春。
“竹葉況粘唇”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