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應改換皮毛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又應改換皮毛后”全詩
又應改換皮毛后,何處人間作好人。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野狐泉》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野狐泉》是唐代文人羅隱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一幅美麗而幽靜的場景,隱喻了人心難測的善惡之間的斗爭。
潏潏寒光濺路塵,
相傳妖物此潛身。
又應改換皮毛后,
何處人間作好人。
詩中描述了一泓清澈的泉水,泉水濺起寒光,灑在路上的塵土上,給人一種清新而幽靜的感覺。傳說有妖物潛伏在這里,可能已經化為人的形象,它們經過重重的改變和轉變,以欺騙人們。
詩人問責道,這些妖物又改換了皮毛之后,是否還有能在人間做好人的地方。這句話一方面指責了妖物善惡本質的難以改變,另一方面也表達了對人世間紛繁復雜的人性的疑問。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美麗而富有思考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人性善惡斗爭的深思和質疑。它啟示人們在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時保持警惕,并思考人的本質和行為的動機。
“又應改換皮毛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ě hú quán
野狐泉
yù yù hán guāng jiàn lù chén, xiāng chuán yāo wù cǐ qián shēn.
潏潏寒光濺路塵,相傳妖物此潛身。
yòu yīng gǎi huàn pí máo hòu, hé chǔ rén jiàn zuò hǎo rén.
又應改換皮毛后,何處人間作好人。
“又應改換皮毛后”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