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罹時節懶登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亂罹時節懶登臨”全詩
只有遠山含暖律,不知高閣動歸心。
溪喧晚棹千聲浪,云護寒郊數丈陰。
自笑疏慵似麋鹿,也教臺上費黃金。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登宛陵條風樓寄竇常侍》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登上宛陵的條風樓寄給竇常侍
懶散的季節不想登高望遠,只是借著條風樓半日的時間吟詠。遠山中只有暖意在,不知道高閣中的心在動。溪水喧鬧,晚上劃船聲浪千重,云朵遮護著寒郊,數丈長的陰影。我自嘲懶散,像麋鹿一樣,也讓臺上的人費盡黃金。
詩意:這首詩以寫景抒懷的方式,描繪了詩人在條風樓上寄情大自然的場景。詩人由于懶散的傾向,只是借著半日的時間登上樓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詩中通過描繪遠山的暖意、溪水的喧鬧以及云朵的遮掩,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歡愉和懶散的態度。
賞析:這首詩語言簡潔明快,通過描繪細膩入微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懷念。詩人以自嘲的方式,將自己比喻為懶散的麋鹿,用生動的形象表達了自己的心境。整首詩情感平和,意境寧靜,給人以愜意和輕松的感覺。同時,詩中那種對大自然壯麗景色的描繪和對生活的懶散態度的展示,也可以讓讀者反思生活中的忙碌與閑暇,進一步激發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欲望。
“亂罹時節懶登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wǎn líng tiáo fēng lóu jì dòu cháng shì
登宛陵條風樓寄竇常侍
luàn lí shí jié lǎn dēng lín, shì jiè tiáo fēng bàn rì yín.
亂罹時節懶登臨,試借條風半日吟。
zhǐ yǒu yuǎn shān hán nuǎn lǜ,
只有遠山含暖律,
bù zhī gāo gé dòng guī xīn.
不知高閣動歸心。
xī xuān wǎn zhào qiān shēng làng, yún hù hán jiāo shù zhàng yīn.
溪喧晚棹千聲浪,云護寒郊數丈陰。
zì xiào shū yōng shì mí lù, yě jiào tái shàng fèi huáng jīn.
自笑疏慵似麋鹿,也教臺上費黃金。
“亂罹時節懶登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