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嘆勞歌兩未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怨嘆勞歌兩未伸”全詩
漢帝后宮猶識字,楚王前殿更無人。
年深旅舍衣裳敝,潮打村田活計貧。
百歲都來多幾日,不堪相別又傷春。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送顧云下第》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顧云下第》
行行杯酒莫辭頻,
怨嘆勞歌兩未伸。
漢帝后宮猶識字,
楚王前殿更無人。
年深旅舍衣裳敝,
潮打村田活計貧。
百歲都來多幾日,
不堪相別又傷春。
中文譯文:
行行杯酒不要辭頻,
怨嘆勞苦歌喉未盡。
漢帝的后宮尚有人識字,
楚王的前殿卻無人。
歲月久了,旅舍的衣裳破舊,
潮水打著村田,生計貧困。
百歲來臨,只有幾天,
再次離別令人傷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羅隱寫給好友顧云的送別詩。詩人以簡潔而深沉的語言,表達了對顧云的敬重和離別的傷感之情。
詩的上半部分,詩人用“行行杯酒”形容杯中酒頻繁干杯,表達了對顧云的祝福,并勸他不要拒絕。接著,詩人用“怨嘆勞歌”來形容顧云所經歷的勞苦辛勞,但歌喉還未盡情,暗示他的才華和抱負尚未得到充分發揮。
詩的下半部分,詩人對比了漢帝和楚王。漢帝的后宮妃嬪們都懂得識字,而楚王的前殿卻空無一人,反映了君主的品德和治理能力的差異。隨后,詩人以年深旅舍的衣裳破舊、潮打村田和貧困的生活來形容自己的處境,表達了生活的艱辛和困頓。
最后兩句“百歲都來多幾日,不堪相別又傷春”,表達了對顧云離別的痛苦和對光陰流逝的感嘆。百歲只有幾天的意味著人生的短暫,再次離別又傷害了美好的春天,暗示了生命的無常和詩人對友情的珍視。
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潔明了。通過對比漢帝和楚王的場景,以及對自身困境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顧云的牽掛和友情的珍貴,同時呈現了生活的艱辛和人生的無常。這首詩既表達了詩人的個人情感,也具有普遍的人生意義,引人深思。
“怨嘆勞歌兩未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gù yún xià dì
送顧云下第
xíng xíng bēi jiǔ mò cí pín, yuàn tàn láo gē liǎng wèi shēn.
行行杯酒莫辭頻,怨嘆勞歌兩未伸。
hàn dì hòu gōng yóu shí zì,
漢帝后宮猶識字,
chǔ wáng qián diàn gèng wú rén.
楚王前殿更無人。
nián shēn lǚ shè yī shang bì, cháo dǎ cūn tián huó jì pín.
年深旅舍衣裳敝,潮打村田活計貧。
bǎi suì dōu lái duō jǐ rì, bù kān xiāng bié yòu shāng chūn.
百歲都來多幾日,不堪相別又傷春。
“怨嘆勞歌兩未伸”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