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鱗共落三門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霜鱗共落三門浪”全詩
亂后幾回鄉夢隔,別來何處路行難。
霜鱗共落三門浪,雪鬢同歸七里灘。
何必新詩更相戲,小樓吟罷暮天寒。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酬章處士見寄》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酬章處士見寄》是唐代詩人羅隱創作的一首詩,表達了詩人因為戰亂而久遠難歸鄉的心情。
中文譯文:中原的戰馬仍然沒有安定下來,如今遇到你,事情繁忙無盡。亂后回鄉的夢已經多次破碎,離別之后去哪條路行走艱難。這寒天里,屋頂上的霜鱗仍在飄落,聽雪的白發也一同回來到七里灘。何必再多寫新詩相互戲弄,小樓的吟唱結束,天已經寒冷。
詩意:這首詩以唐朝時期中原的戰亂為背景,詩人表達了自己因為戰亂而困頓的境遇,以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詩中詩人酬答了章處士的來信,表達了自己的心情和對時局的感嘆。詩中的戰馬、亂后回鄉的夢、七里灘等符號,形象地表現出了詩人內心的動蕩和彷徨。
賞析: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戰亂時期的困頓和迷茫,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和渴望。詩人通過描繪戰馬不安、離鄉難歸的情景,展現了戰亂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和無奈。詩中寒天的描寫則加深了讀者對詩人內心的感同身受。最后詩人諷刺了寫新詩的虛浮和游戲性,表達了對世事的無奈和厭倦。整首詩以簡短有力的語言,凝練而意味深長,給人一種脫殼而出、意翩翩然的感覺。
“霜鱗共落三門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zhāng chǔ shì jiàn jì
酬章處士見寄
zhōng yuán jiǎ mǎ wèi zēng ān, jīn rì féng jūn shì wàn duān.
中原甲馬未曾安,今日逢君事萬端。
luàn hòu jǐ huí xiāng mèng gé,
亂后幾回鄉夢隔,
bié lái hé chǔ lù xíng nán.
別來何處路行難。
shuāng lín gòng luò sān mén làng, xuě bìn tóng guī qī lǐ tān.
霜鱗共落三門浪,雪鬢同歸七里灘。
hé bì xīn shī gèng xiāng xì, xiǎo lóu yín bà mù tiān hán.
何必新詩更相戲,小樓吟罷暮天寒。
“霜鱗共落三門浪”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