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眠野寺花方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醉眠野寺花方落”全詩
醉眠野寺花方落,吟倚江樓月欲明。
老去亦知難重到,亂來爭肯不牽情。
西山十二真人在,從此煩君語姓名。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送張綰游鐘陵》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張綰游鐘陵》是唐代詩人羅隱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南邊回憶龍沙,兩岸行。
那時天下還是平靜的。
醉酒后睡在野寺,花瓣漸漸落下。
吟誦著靠在江樓上,月亮快要明亮了。
老了也知道前去困難重重,
時局紛亂,爭斗也不愿牽扯情感。
西山上的十二真人,
從此以后,我請你回避稱呼。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送別張綰游覽鐘陵為主題,通過描繪南方風景和表達對朋友的思念之情,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祝福和留戀之情。
首先,詩人描繪了南方的風景,南方的龍沙,兩岸行,暗示了詩人和張綰一起游覽的情景。接著,詩人回憶起過去的時光,當時天下尚清平,抒發了對當時社會安定的向往之情。
然后,詩人描述了自己醉酒后在野寺中睡眠的情景,暗示了歲月的流轉和人生的無常。花瓣的漸漸落下,象征著光陰的逝去。在江樓上吟誦,凝望月亮,表達了詩人對朋友即將離去的留戀之情。
接著,詩人表達了對友人的祝福和思念之情。老了也知道前去困難重重,暗示了友人可能面臨的困境和艱難之旅。然而,即使時局紛亂,詩人也不愿與之爭斗,牽扯情感。最后,詩人提到西山上的十二真人,表示自己將不再稱呼友人的名字,以表達對友人的真摯祝福,并以此結束整首詩。
整首詩以淺顯的語言,淡然的情感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離別之情,充滿了對友情的留戀、祝福和思念。
“醉眠野寺花方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āng wǎn yóu zhōng líng
送張綰游鐘陵
nán yì lóng shā liǎng àn xíng, dāng shí tiān xià shàng qīng píng.
南憶龍沙兩岸行,當時天下尚清平。
zuì mián yě sì huā fāng luò,
醉眠野寺花方落,
yín yǐ jiāng lóu yuè yù míng.
吟倚江樓月欲明。
lǎo qù yì zhī nán zhòng dào, luàn lái zhēng kěn bù qiān qíng.
老去亦知難重到,亂來爭肯不牽情。
xī shān shí èr zhēn rén zài, cóng cǐ fán jūn yǔ xìng míng.
西山十二真人在,從此煩君語姓名。
“醉眠野寺花方落”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