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我無人始是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無我無人始是僧”全詩
有緣有相應非佛,無我無人始是僧。
爛椹作袍名復利,鑠金為講愛兼憎。
何如一衲塵埃外,日日香煙夜夜燈。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寄無相禪師》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無相禪師》是唐代詩人羅隱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住在西峰的老人,住在幾層樓,
為您師父,我回首想起南方才能。
有緣有因緣,不是佛教的,無我的開始才是僧侶。
紅衣袍是名利,金錢鋪就的課講愛與仇恨。
如何像一塊泥塵般守在外面,
每天白天燒香,每天晚上點燈。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禪師無相的思念和對禪宗修行的理解。詩人居住在西峰,而禪師在南方的思念讓他回首追憶。他認為修行并不僅僅屬于佛教,有緣分和相應才是真正的僧侶。紅色的袍子象征名利,所講的課堂里充滿了愛與仇恨。詩人希望能夠脫離這一切,過著守望外界的簡樸生活,每天日夜默默地修行。
賞析:
這首詩具有禪宗的思想色彩,詩人透過對禪師寄托了對更高級修行狀態的追求。詩中強調了修行的本質,與世無爭,超越了物欲和愛恨之情。詩人表達了對名利的淡漠態度,向往清凈寧靜的修道生活。通過以作袍名利為對比,詩人展示了修行人的不同追求和境界。整首詩以簡潔的言語表達了復雜的思想,給人一種深邃的禪機。
“無我無人始是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wú xiāng chán shī
寄無相禪師
lǎo zhù xī fēng dì jǐ céng, wèi shī huí shǒu yì nán néng.
老住西峰第幾層,為師回首憶南能。
yǒu yuán yǒu xiāng yìng fēi fú,
有緣有相應非佛,
wú wǒ wú rén shǐ shì sēng.
無我無人始是僧。
làn shèn zuò páo míng fù lì, shuò jīn wèi jiǎng ài jiān zēng.
爛椹作袍名復利,鑠金為講愛兼憎。
hé rú yī nà chén āi wài, rì rì xiāng yān yè yè dēng.
何如一衲塵埃外,日日香煙夜夜燈。
“無我無人始是僧”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