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暑任從波上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寒暑任從波上移”全詩
是非不向眼前起,寒暑任從波上移。
風漾長歌籠月里,夢和春雨晝眠時。
逍遙此意誰人會,應有青山淥水知。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贈漁翁》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漁翁》是唐代詩人羅隱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葉艇悠揚鶴發垂,
生涯空托一綸絲。
是非不向眼前起,
寒暑任從波上移。
風漾長歌籠月里,
夢和春雨晝眠時。
逍遙此意誰人會,
應有青山淥水知。
詩意:
《贈漁翁》描繪了一個樂觀、自由、超脫世俗的漁翁形象。詩中漁翁乘葉艇輕舟,隨波逐流,沒有固定的生活和事業。他不被現實的是非所擾,順應自然的寒暑,享受自在悠閑的生活。風吹動著他長發,歌聲蕩漾在月光下,他在春雨中白天入眠,做著美好的夢。他的心境是無拘無束的,有著獨特的理解,但又只有青山和溪水才能真正理解他的心境。
賞析:
《贈漁翁》通過描繪漁翁的生活和心境,表達了唐代士人對于自由、逍遙的向往。詩中漁翁乘葉艇逐波而行,象征著他順應自然,隨波逐流的態度。他的生活沒有拘束,不操心是非是非,從容面對自然的變化。他在自然的懷抱中,忘卻凡塵紛擾,追求心靈的自由。他的心境是超脫的、寧靜的,在長夜、春雨中尋找一種內心的平靜,并用歌聲傳達自己的愉悅。然而,他的心境只有青山和溪水才能真正理解,這是因為只有自然界的萬物才能與他產生真正的共鳴。
整首詩以優美的詩歌語言展示了漁翁逍遙自在的生活態度和理想的境界。通過對漁翁的描繪,詩人表達了自己的思考和對于自由、超脫的向往,贊美了自然的偉大與深邃。這首詩既有著哲理性的思考,又融入了作者對自然景物的熱愛和詩意的表達,給人一種寧靜、舒適、自由的美感。
“寒暑任從波上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yú wēng
贈漁翁
yè tǐng yōu yáng hè fà chuí, shēng yá kōng tuō yī lún sī.
葉艇悠揚鶴發垂,生涯空托一綸絲。
shì fēi bù xiàng yǎn qián qǐ,
是非不向眼前起,
hán shǔ rèn cóng bō shàng yí.
寒暑任從波上移。
fēng yàng cháng gē lóng yuè lǐ, mèng hé chūn yǔ zhòu mián shí.
風漾長歌籠月里,夢和春雨晝眠時。
xiāo yáo cǐ yì shuí rén huì, yīng yǒu qīng shān lù shuǐ zhī.
逍遙此意誰人會,應有青山淥水知。
“寒暑任從波上移”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